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 > 业界研究

多方联动综合施策,加速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0/06/05
来源:高技术司
[ 打印 ]

李晓东,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513日,国家发改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行业协会、优势企业、金融机构、高校院所等一百多家机构发布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倡议以联合推进机制服务中小微企业转型为重点,深度推进不久前提出的“上云用数赋智”,该倡议是中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化危为机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

  一、数字化转型对中国意义重大

  在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全球经济加速数字化转型将是此次新冠疫情公共危机之后的普遍共识和共同选择,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根本任务、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代表的中国经济转型无疑将是全球经济转型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抓紧布局和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新技术为驱动、以突破创新为方式塑造全球化的数字经济,中国已经具有的市场规模和技术基础让中国有机会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先国家,中国经济转型首先要推动产业数字化,然后促成数字产业化,全面释放核心生产要素活力。在以铁路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我国落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用了四十年的时间补齐了在交通物流和能源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的短板,在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期间,我国起步虽晚,但是抓住了接入全球互联网的历史机遇并提出了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和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当前我国已经是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大国,具备了市场规模优势和技术基础保障。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9亿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人口总数,中国GDP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于数字经济,而年度GDP增长中数字经济贡献超过三分之二,中国民营经济贡献了五成的税收、六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七成的技术创新开发、八成的城镇就业岗位和九成以上的新增就业,因此抓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历史机遇,对于稳定中国经济发展和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都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

  二、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应协同联动

  数字化转型是全社会的事情,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经济等等各个领域,关系到政府、企业、科研、教育、社团等等各个主体,不是仅靠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就能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都产生内在的转型动力,形成社会共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同步推进,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行动氛围。

  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脱困,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更需要联合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搭建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通过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转型,从根本上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从而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打破这个限制闭环,需要政府通过政策驱动“产学研用”联合起来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优质的资源要素。因此打造“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多主体协同联动机制,与过去的政策的最大不同在于让每一个利益相关方都充分发挥优势,各司其职,在最大限度上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有助于快速精准地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不敢转和不能转”的关键问题,

  三、数字化转型成功应综合施策

  数字化转型是全链条的工作,需要从技术支撑、机制保障、产业创新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够尽快让企业看到效果、让社会树立信心、让国家得到收益。

  做好技术支撑、共享共性技术和服务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不均衡、不充分发展的中国经济结构中,全面和深入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化转型关键技术仍然是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壁垒和障碍,共性技术和服务宜由国家支持的科研机构或者由企业共同发起的技术研发机构解决,政府可以引导设立和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也通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实现“专业的事育专业的人”。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则是强化公共服务、降低转型门槛,解决中小微企业“不会转”的一项重要机制保障,有助于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综合供给能力。倡议中特别提到“虚拟产业园”和“虚拟产业集群”(两个虚拟)是一种产业创新,传统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对地理空间的限制较大,会对各类要素资源的流动和市场化配置形成阻碍,不利于产业链创新发展。两个虚拟是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形成的数字经济新实体,通过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破除地理空间限制并加强数字化生产资料供给,通过平台一次性资产投资、中小微企业多次复用有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行成本,也有利于产业链向更高层级跃升。此外,借助新基建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机遇,打破传统产业园区的物理边界,更要打破既定产业政策的思维边界,化危为机,巡势突破,将是有益也有效的产业模式创新。

  综上所述,可以预期,通过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我们可以以“小”博“大”,即通过协同联动、综合施策服务和帮助中小微企业,博得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大步伐数字化转型。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