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十四五”全国清洁生产推行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清洁生产体现了以预防为主的创造性理念,将能耗、物耗和污染控制着眼于安全生产过程,而不是末端治理,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主要途径,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方案》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清洁生产水平,实施内容的制定具有现实可行性,以促进我国清洁生产的快速稳健发展。
一、强调二氧化碳减排
《方案》第一节“指导思想”中明确了“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第二节“主要目标”中指出“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将二氧化碳从主要污染物中单列出来,突显了在清洁生产推进过程中对二氧化碳的重视程度,也显示《方案》主动对接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在清洁生产领域积极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贡献。
二、突出重点领域和行业
《方案》旨在有所为,有所不为,力求以较低成本实现清洁生产目标。《方案》突出了工业、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五大领域。对于上述五大重点领域,《方案》也是有显著区别的。针对服务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领域,合成一章,分别成节,要求“进一步深化”;针对农业领域,单独成章,要求“加快推进”;针对工业领域,单独成章,则要求“全面推行”,显示出在“十四五”期间工业领域仍是清洁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工业领域中,《方案》进一步强调了钢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炼油、焦化、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评价,新建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提出了能源、钢铁、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实行“一行一策”的绿色转型升级策略。
三、引入产品绿色设计理念
产品绿色设计又称产品的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全生命周期设计,是指将环境因素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在设计阶段即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方案》引入了产品绿色设计理念,将传统清洁生产延伸到产品的废弃阶段,突破了企业的生产边界,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推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和优化,把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方案》特别强调了产品的包装物设计,体现出对现状和趋势的精准把握。随着快递业的发展,包装物在产品中占比越来越大,使用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已成为清洁生产不可忽视的部分。《方案》还将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影响大、产品涉及面广、行业关联度高的企业,上述特征很可能成为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的遴选条件,也意味着清洁生产开始关注到更宽泛更深入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四、加快非化石能源替代
在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作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国家能源安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用能方式的转变。《方案》适时提出在继续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利用的同时,提高非化石能源利用占比,既体现出清洁生产工作积极顺应能源转型的必然趋势,也展现了主动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决心。《方案》还特别推荐了两项具体技术:余热利用和热电联产,这两项技术具有跨行业的普适性,对于企业的节能和碳减排具有重要价值。
五、提出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适用技术
从投入、生产到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方案》提出了重点领域的清洁生产适用技术,经过工程验证,成熟有效,对于各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在农业领域,特别推荐了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管理、种养加一体化等技术。对于建筑业,在继续强化节能的同时,提出了可再生能源替代--用能电气化的技术路径,这是实现建筑业碳中和的有效策略,是建筑业清洁生产主动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具体体现;将房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业清洁生产管理范畴,也是建筑业清洁生产在“十四五”期间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对于服务业,提出减少或禁限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高耗水服务业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并全面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工艺。对于交通运输业,强调应当提高铁路、水路在综合运输中的承运比重,加强交通的智慧化和新能源替代,可以预见,铁路、水路和纯电动交通工具将会迎来新一波的发展机遇。
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深度融合
《方案》贯穿了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和装备开发、产品推广与应用的全过程,推动了清洁生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深度融合。
应用基础研究是为实现某一特定应用而获取新原理、新规律和新知识所进行的独创性活动,它为技术开发和装备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技术开发和装备升级又为应用基础研究提供了鲜活的问题来源和明确的研究目标。《方案》强调了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强清洁生产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性研究,围绕五大重点领域中行业难题,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技术装备研制成功后,还需要完成从工程化到产业化的转变,这是实现推广应用的重要环节。为此,《方案》提出了两个解决途径:一是发挥清洁生产相关协会和联盟等平台作用,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应用,加快清洁生产关键共性技术装备的产业化发展;二是鼓励具有竞争力的第三方清洁生产服务企业为用户提供咨询、审核、评价、认证、设计、改造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七、探索清洁生产推行的整体协同创新模式
《方案》在清洁生产推行模式上开展了有意义的新探索,其中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是,突破了在企业范围内的常规审核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行业、园区、产业集群整体审核试点,在不同范围和层面上构建清洁生产审核的创新范式。
(作者 靳强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