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贵州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推进节能工作有序开展,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节能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支撑经济平稳发展。“十三五”前四年,贵州省以能源消费年均2.8%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9.5%的增速,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二是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和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从2015年的322.6万千瓦、3万千瓦增长到2018年的386.4万千瓦、177.5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增长19.8%,光伏装机容量增长58倍,有效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三是推动节能技术进步。重点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得到有效提高。2015年与2019年相比,火电供电煤耗由327.9克/千瓦时降到323.8克/千瓦时,下降了1.3%。四是推动行业节能管理。“十三五”前四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9.2%,推广应用新能源公共汽车共计2447辆,绿色建筑面积累计新增7390万平方米,公共机构人均能耗累计下降17.45%。五是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5年与2019年相比,森林覆盖率从50%提高到59.95%,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95.2%提高到98%,城市污水处理率从90%提高94.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率从84.7%提高到93%。六是节能减排成绩突出。“十三五”截止到2019年全省能源消耗增量累计为1128万吨标准煤,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2.4%,前三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4%,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2017、2018连续两年获国家通报表扬。
二、狠抓节能措施落实
一是抓调度分析。做好节能预警分析,按季发布各市(州)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督促各地紧抓节能工作不放松。二是抓目标考核。分解下达各市(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层层分解任务,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倒逼机制。三是抓行业管理。累计开展510余次对企业的节能监察工作,组织各级节能主管部门对250户重点用单位按年度进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四是抓能耗审查。严把新建项目新增用能关。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累计对172个省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审查,涉及交通、化工、冶金和建筑等领域,核减用能约66万吨标准煤。
三、创新推动节能工作
一是高位系统推进。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书记、省长为双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省委十一届七次会会、十二届二次全会、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建设推进会等研究部署节能减排等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做到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均明确提出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贵州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更是采用了12个方面42条具体任务措施,确保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减排目标的顺利完成。三是平台系统建设。按照“一个平台、信息共享”的原则,加快全省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建设,省级平台基本建成并已有107户重点用能单位数据接入,其中53户已接入国家平台。建成贵州省节能审查系统,进一步规范了专家遴选、审查流程等工作。四是强化社会参与。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生态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观念,强化节约能源就是增加资源的理念,倡导全民参与,强化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