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20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部门节能成效

教育部:发挥教育引领优势 厚植学校绿色底蕴

发布时间:2020/06/27
来源:环资司
[ 打印 ]

  “十三五”期间,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各项节能工作,有关工作成效整理如下。

  一、宣传教育和意识引领

  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贴近师生生活的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国务院《“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任务分工,落实文件要求,大力培育节约型校园文化,积极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在德育教育课程改革中,调整优化德育内容设置,将节能减排教育贯穿其中。结合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环境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垃圾分类常识、能源节约案例等,引导学生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对于国家和未来的重要意义。

  二、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教育部引导高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办学能力,加大能源领域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前,全国设立能源资源相关专业点约741个(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点217个,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点18个,能源经济专业点19个,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点69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点212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点115个,新能源材料与工程91个),其中2019年新增相关专业36个。在推进相关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2017年起教育部分两批进行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其中《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社会》《环境科学概论》等10门课程入选。“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在节能减排领域布局建设清华大学节能增效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工程研究中心。

  三、能源审计和示范创建

  “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积极配合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直属高校能源资源消费情况会审和统计分析工作,对比分析2015-2018年各高校人均综合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和2015-2018年各高校水消费总量和人均用水等情况。在高校系统重点用能单位强化能源管理制度,敦促属于重点用能单位的高校开展年度能源定额管理。指导成立中国教育后勤协会能源管理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下开展高校节能减排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创建,每年组织直属高校参加能源资源会审工作,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

  四、节能改造和产学研结合

  大力推广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注重能源计量体系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节能监管平台,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建成数字化能源监管系统。开展节能改造工程,通过对燃煤锅炉的改造达到清煤降氮目标,“十三五”期间完成18所学校29项锅炉改造任务,通过高能效照明灯具、空调集控系统、空气热能设备的推广降低电力消耗。通过雨水回收、中水再利用装置减少水资源浪费。为新能源汽车配套安装充电桩,在运营的校车中增加新能源车辆的比例。积极发挥髙校科研密集、人才聚集优势,紧紧依靠高校在节能减排研究领域的优势,推动应用技术的升级。搭建科硏成果转化平台,构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为一体的产学研联盟,促进高校节能减排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五、垃圾分类与绿色生活

  教育系统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倡导树立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各地依托现有环保科技展馆、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厂、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建立环境教育实践基地,面向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巩固垃圾分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

  六、绿色学校创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要求,教育部牵头制定《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于2020年4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绿色学校创建行动方案》的制定旨在推动学校厚植绿色发展理念,加强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着力提升师生生态文明素养,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方案以大中小学为绿色学校创建对象,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担任绿色学校创建责任主体,负责本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创建工作,整合各方力量,推动绿色学校创建行动,让学校绿色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绿色学校先进典型。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