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全国红色旅游

愿小树苗健康成长 ——上海市宋庆龄陵园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发布时间:2021/12/30
来源:社会司
[ 打印 ]

  1981年5月21日,宋庆龄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愿小树苗健康成长》中对孩子们寄予厚望——“长成大树,聚成森林,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用之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工作,关心关爱少年儿童成长成才。2015年6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你们现在都是小树苗,品德的养成需要丰富的营养、肥沃的土壤,这样才能茁壮成长。现在把自己的品德培育得越好,将来人就能做得越好。”宋庆龄陵园坚决贯彻培育小树苗健康成长理念,不断深入挖掘红色教育资源,面向青少年推出了“寻访庆龄园”红色研学旅游活动,引领青少年走进红色经典,寻访红色印记、探究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园区每年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共建学校遍布上海各区县。

  宋庆龄出生于上海,她人生的诸多精彩篇章是在上海书写的,上海是她深深眷恋的故乡。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与世长辞。尊其“树长万代,叶落归根”的遗愿,这位伟大女性从此长眠于父母的身边——上海市万国公墓宋氏墓地。1984年1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正式挂牌。

  作为一座四季有景、物种多样的城市园林,宋庆龄陵园已逐步建成以宋庆龄为中心,中外名人荟萃的纪念圣地。以宋庆龄墓为中心的纪念设施,是陵园的主体部分主要有和平端庄、静谧素雅的宋氏墓地、邓小平亲笔题词的宋庆龄纪念碑、展示宋庆龄特有气质风采的汉白玉雕像和全景式展示宋庆龄生平的宋庆龄纪念馆。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士墓园安葬有爱国将领谢晋元、“三毛之父”张乐平、“罗马尼亚的白求恩”柯列然等。建设于宋庆龄逝世15周年之际的上海儿童博物馆则是国内首家儿童博物馆,谱写着“缔造未来”的永恒主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宋庆龄陵园先后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党史教育基地、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校外实践基地、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拥有丰富的红色历史、人文、科学、自然等教育资源。

  贯彻立德树人宗旨,打造研学铸魂工程

  讲述伟人故事,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研学活动通过“致敬伟人宋庆龄”纪念仪式、参观宋庆龄纪念馆、青少年四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寻访红色印记、探究红色历史,了解宋庆龄以及其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名人与外籍友人故事,引导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仪式教育,强化青少年道德建设。依托宋庆龄陵园独特的红色资源,开展“相约在宋庆龄的旗帜下”和“国旗下成长”仪式教育活动。升旗仪式让青少年担任旗手,通过实际操作凝聚青少年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国旗下的讲话则结合宋庆龄同志对青少年关爱,教育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宋庆龄陵园已经成为上海青少年升国旗暨爱国宣讲主题活动定点升旗点,辐射全市,每个周末,都有来自各个学校的学生在此举行仪式,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生活中。

  坚守红色文化阵地,构建研学铸桥工程

  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活动形式多样化。在180亩园区规划上,以东西轴线为中心展区,条块式展示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外籍人墓园和上海儿童博物馆四大展区,展线清晰,内外结合,多点联动。宋庆龄纪念馆和上海儿童博物馆通过艺术场景和多媒体展项等多样化展示手段,调动青少年参观积极性。同时开辟宋园课堂、阅读空间、展影天地等活动空间,定时开展展教活动、读书沙龙、影视赏析等活动,寓教于乐,多元发展。

  规范活动流程,推出菜单式学习模式。宋庆龄陵园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四史”学习教育精神,扎实做好“四史”学习教育备学备课工作。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构建“1+N”学习教育体系,推出红色研学菜单式学习模式,努力做到学习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入心。“1”是核心,以学习宋庆龄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和展现的伟大精神为核心内涵,结合不同的学生团体,各有侧重,专门备课,用现代话语体系诠释。“N”是模块,包括参观宋庆龄纪念设施、瞻仰纪念宋庆龄、守初心担使命宣誓、专题团课、参观为新中国奋斗展览、参观展现近现当代中国历史风云的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浸入式主题诵读、今天我做升旗手、宋庆龄革命足迹飞行棋、致敬英雄主题课程等研学活动。通过四史教育,引导青少年认识到我们国家和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丰富研学课程内容,助力文化传承工程

  学游结合,活动对象分众化管理。围绕新时代青少年们兴趣多元、接收信息来源广的特点,宋庆龄陵园积极关注社会热点、深挖馆藏资源。研学活动创设分层、分众教育模式,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分别设计制作小学版和初中版的《寻访庆龄园——研学手册》。以《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为遵循,为高中学生提供咨询导览、展教活动辅导、主题活动辅助等岗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馆校合作,活动内容衍生化开发。承接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团队,开展送活动进校园,积极开拓共建学校,目前共建学校覆盖上海各区县,呈逐年递增趋势。在现有教育资源上衍生开发模式,如宋园课堂以“了解宋庆龄、学习宋庆龄、品味庆龄园”为主旨,通过讲文物故事,结合绘画、手工制作、阅读诵读、红色游戏等互动形式,形成“初步了解—加深体验—沟通反馈—巩固认知”完整学习过程。研学手册结合校本教材,立足园区特色,分为历史篇、人文篇、名人篇、生态篇、仪式篇五部分。课程内容由浅入深,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等级难度;题目类型丰富,除常规的选择题、填空题之外,还有连线题、分类题、鉴赏题以及绘画题等多种学习方式;每门学科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区分,便于翻找、易于理解。活动开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为内容,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2018年、2019年暑期,陵园总计参与活动5522人次。爱国主义主题仪式教育活动18场950人次;“寻访庆龄园”研学之旅暨“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团体32场2795人次;散客参与200人次。上海市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165人次;宋园课堂活动24场902人次。活动覆盖长宁、闵行、静安、浦东等7个区35所中小学校,以及北京、天津、安徽、浙江等外省市学生,连续两年荣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优秀活动项目。宋园课堂也获评“2019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品牌体验项目”。

  2020年,宋庆龄陵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为少年儿童精心设计“四史”专题研学活动。暑期周均接待学生研学超过100人,活动得到了上海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好评。

  宋庆龄陵园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以红色研学为抓手,推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小树苗健康成长”。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