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价格服务新农村会议 > 价格服务新农村

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发布时间:2006/07/05
来源:
[ 打印 ]

全国价格主管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锐意进取 扎实工作
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江苏省金坛市物价局
(2006年6月)

  金坛市地处苏南地区,是中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市,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9元。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立足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思路,积极履行价格工作职能,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成绩。分别被授予“江苏省文明行业”、省“价格工作先进集体”、市“为农服务先进单位”、“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等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百千万工程”,夯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价格工作职能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实现了价格政策进村入户。
  1、以“百户工程”为依托,开展信息服务进大户活动。为加强价格信息服务,我们每半月编发一期《为农服务价格信息》,重点刊载涉农政策导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供求与价格等方面的信息,免费发放给100个种植养殖大户,100个农业企业,引导他们自我维权,发展生产。三年多来,共编印1万多份《为农服务价格信息》,使许多农户从中得到了实惠。2004年,种粮大户王春美根据《为农服务价格信息》上的粮食价格趋势分析,择机出售稻谷,一年获得了两年的纯收益。养猪大户田和芳,根据生猪价格信息,及时扩大饲养规模,当年就增收了16万多元。
  2、以“千村工程”为抓手,推进价格收费公示进村庄。为增强价格政策的透明度,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2002年,我们组织实施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500村工程,在500个村庄建立了公示牌,农民普遍反映很好。2003年,我们又组织实施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千村工程”,在全市16个镇、157个行政村和849个较大的自然村设立了公示栏。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0多万元,统一制作了坚固耐用的公示栏,并坚持了每季度更换一次内容,确保公示的内容“看得清、读得懂、留得住”,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打下较好的基础。
  3、以“万家工程”为载体,实现价格维权进农户。在推行公示制度的同时,我们积极与市委农工办协调,将主要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及标准纳入《农民负担监督卡》,发放到全市每个农户,实现了维权服务进万家。四年来,共投资了8万多元,编印《农民负担监督卡》66.8万册。《农民负担监督卡》的发放,不仅方便了农民更好地了解价格政策,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也有效的遏制了乱收费行为。目前,全市涉农价格和收费项目减少了14大类,29项。农民虞寿荣说:过去我们农民建房要交几千元,现在只交10块钱就行了。
  二、坚持“多予少取”理念,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在农村价格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价格杠杆对经济发展和利益分配的调节作用,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多予少取”上下功夫,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减负增收。
  1、深入调查研究,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一是深入开展“一免三补”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及时向政府和上级部门提出完善政策措施的建议,确保惠农政策贯彻落实。仅2005年全市就免征农业税1100多万元、农民人均减负30多元,发放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952万元。二是开展蔬菜畜禽成本收益情况调研,向市政府提出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副食品生产的建议,被市政府采纳。从2003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00多万元资金用于对菜农和畜禽饲养农户的补贴。三是针对“订单农业”合同价格履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深入江苏晨风集团、苏南面粉公司、江南米业公司等农业企业调研,指导衔接协议收购价格,使2万多订单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2002—2003年,茧丝市场低迷,我们督促企业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使蚕农当年就增收了840多万元。近两年茧丝市场行情好转,我们又协调企业向蚕农二次返利,使蚕农从中多获得了600多万元的收入。
  2、遏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减少农本支出。为加强农资价格管理,2005年,我们根据国家和省里有关政策,出台了强化农资市场价格监管的6项措施,从紧核定地产化肥出厂指导价,严格控制进销、批零差率,规定了农资公司等主要经营企业的终端销售价格,并建议市政府给予财政补贴25.23万元,实现了“保供稳价”。同时,积极落实化肥生产用电等优惠政策。协调落实对大地复合肥公司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使该企业不仅一次性节省了13.7万元的变压器安装费,而且每年还可享受电价优惠10万多元。
  3、出台积极的价格政策,促进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农村五件实事”的意见下发后,我们及时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改水和乡村道路建设成本监审的意见》,加强了农村改水、乡村道路建设成本监审工作,仅改水一项,就为全市农民减少支出800多万元。为维护农村征地拆迁中农民的利益,我们加强了对土地征用过程中物业评估的监督,及时纠正了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如:某企业征用了农民的花木基地,由于评估不规范,补偿不到位,农民意见很大,拒绝施工。我们及时上门服务,进行重新评估,使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款增加了49万元,同时也保证了工程进度。
  三、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价格热点难点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多元化的利益格局中,强化价格监管,维护农民利益,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价格问题。
  1、重点规范教育收费。一是积极推行义务教育“一费制”,认真落实公办高中“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自2001年以来,全市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收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二是开展“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创建活动,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教育收费政策提醒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召开农村中小学收费政策提醒会,并发放提醒函。三是对农村学校收费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003年,我们发现一所农村中学以举办“重点班”名义收取“赞助费”209万元,我们及时督促学校全部作了清退。
  2、大力整治医疗服务收费。为化解农村就医难、吃药贵矛盾,我们对全市农村医疗卫生价格和收费现状进行了调查摸底,制定了农村医疗卫生医药价格管理办法,对门诊、出诊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等作了规范,建立了明码标价、收费公示、看病登记和收费给据等相关制度,制作了收费公示牌,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输液费标准,减轻了病患者的负担。
  3、扎实开展涉农价格专项检查。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我们不间断地组织专项检查。三年来,先后开展了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婚姻登记、计划生育、农民建房、农资、机电排灌、农民进城务工等专项检查28次,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12起,实行经济制裁446.7万元,退还农民269.5万元。
  4、跟踪查处价格违法案件举报。凡是农民有举报,做到有报必查,有错必纠。三年来,累计查处价格违法案件189起,实行经济制裁28.2万元,退还群众9.32万元,办结率达100%。
  四、完善农村价格监督网络,提高维护农民权益的效能
  农村价格工作面广量大,仅靠县级价格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才能真正的做好农村价格工作。
  1、加强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建设。一是成立镇价格组织。我们在全市各镇成立了价格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设立了“价格监督站”,配备了物价助理员。二是聘请了农村价格义务监督员。在全市157个行政村聘请了314名价格义务监督员,重点监督农村实际价格收费问题,及时反映情况。三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先后对镇物价助理员、村价格监督员进行了6次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农村价格政策和价格监督业务知识,并能积极开展工作。
  2、建立管理考核机制。2003年,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报请市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镇价格工作考核办法》,每年由分管市长与镇长签订《规范涉农价格和收费工作目标责任书》,年终实行考核授牌表彰。今年初,经市政府同意,我们又在全市开展了“涉农收费规范化镇”创建活动,制订了考核评分细则,对符合考核标准的镇将授予“涉农收费规范化镇”称号。
  3、提高价格监管力度。近几年来,我们坚持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民群众等作为行风监督员和价格执法监督员。成立了价格听证委员会,在农村自来水等项目价格调整时,及时召开听证会,充分尊重农民的知情权与发言权。强化舆论监督,在市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开辟专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监督、宣传阵地。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初步探索。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县级价格工作思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