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价格服务新农村会议 > 价格服务新农村

强化成本信息服务职能 突出为民服务工作实效

发布时间:2006/07/05
来源:
[ 打印 ]

全国价格主管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强化成本信息服务职能 突出为民服务工作实效
黑龙江省大庆市物价局
(2006年6月)

  做好农产品成本信息工作既是引导农业资源合理配置、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又是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局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成本信息服务工作,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情况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情况,就不能有针对性的向农民提供有用的信息。通过深入农村调查走访,并向辅助调查员和农调户发放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目前农民最希望价格主管部门向他们提供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农产品种植收益情况。近几年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较快,已从单一粮食品种发展为蔬菜、水果、药材、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的多种经营。种什么投资最少、效益最高、市场前景最看好,这些都是农民最希望了解却很难得到的信息,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农民在调整结构时才能明确方向,避免盲目。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信息。目前,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各类生产资料价格大多实行市场调节价,价格变化快、幅度大,农民急需按季节按农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农资价格动态。三是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信息。过去,农副产品不愁卖,卖多少钱国家都有价格标准。现在,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农副产品市场几乎全部放开,市场波动幅度加大,一家一户的农民销售量小,参与市场范围有限,难以判断和预测市场价格走势,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卖个好价钱,卖什么价钱。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重点从上述三个方面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并及时向农民发布,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健全网络,及时收集发布农产品成本信息
  农村的特点是农民居住分散、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区域点多面大,这就在客观上给收集、分析、发布农产品成本信息造成了较大困难。为更好地收集、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我们从两个方面重点突破:首先,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收集网络。一是会同市农委、市粮食局、市生产资料公司,在县、乡、村建立三级农产品成本信息网络,并利用原有的成本调查网络以及农委信息网络,赋予各乡镇辅助调查员及农调户信息的搜集和传递等新的职能。二是在农委、农技、畜牧、水产等为农民服务的部门设专职信息员,向各级信息网络传递不同层次的信息。三是加强了县级物价部门成本调查机构建设,完善了信息定期上报制度和工作方法,保证信息搜集、整理、上报、传递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建立农业110信息发布系统。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会同农委、畜牧局、粮食局、生产资料公司等九部门建立了“农业110”系统,当农民遇到农产品供求、种植、养殖、林业、农业政策法规等问题,只要拨通11688110,即有相关部门和专家及时回答。“农业110”系统还通过邮件答复、当面传授、实地指导等方式,免费向农民发布信息,为服务三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沟通平台。
  三、完善渠道,认真做好信息上传下达工作
  农产品市场变化快,若不能及时快速地传递信息,失去时效性,就不能充分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也不能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为此,我局加强了信息传递渠道建设,及时上传下达各种信息,真正实现了信息的价值。在及时上报信息,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方面,我们及时加工整理第一手信息,以《价格成本信息专刊》的形式上报给市委、市政府及省物价局,为上级机关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第一手参考材料。2005年春耕期间,为掌握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走势情况,我们在市属四县设立了10个农资价格监测点,发展各乡村辅助调查员及农调户为农资价格监测员,密切监测并定期上报农资价格。在监测中发现化肥价格上涨过快,我们撰写了《今年我市农资市场价格形势严峻市物价局应加大监管力度》一文,以《物价信息》形式向各级领导汇报,并在我市农业工作会议上传达。该信息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督促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控制化肥价格,防止化肥价格过快上涨,仅尿素一项就为农民节省资金1200万元。在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方面,我们十分注重利用调查数据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2004年年底测算发现:我市高粱市场需求旺盛,种植效益良好,平均每亩直接费用为85.8元,亩产400公斤,而售价均在1.1元/公斤以上,每亩收益达440元;与种植玉米平均亩产383公斤、平均售价0.93元/公斤相比,高粱的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玉米;收购高粱的企业均是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市场需求很大,货源不足。我们将上述情况及时反馈给调查户,引导他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调整种植结构。据统计,2005年全市高粱播种面积由2004年的43.7万亩增加到54.5万亩,扩大种植面积10.8万亩,平均亩效益达416元,比种植玉米每亩增收48元,增加了农民收入。
  四、治乱减负,用信息服务帮助农民增收减负
  农民增收减负与信息工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调查网络及时了解加重农民负担的有关价格、收费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2003年初,我们通过成本调查网络了解到,我市农民生产性用水价格管理混乱,而且价格偏高。我们调查了18个乡(镇)、28个村(屯),抽查旱田用机电井84眼,排灌泵站8个,走访农民近百人,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形成了《关于规范大庆市农业生产用水价格的意见》。并就有关成本、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合理性,请市水务局的水利专家再次进行了调研论证,并举行了有农民、供水单位、水利专家及人大、政协等各层面80多名代表参加的听证会,规范了农业用水价格,为全市农民减轻负担2800多万元。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今日视点》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省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04年,我们会同市农委、市畜牧局到林甸县调查奶农鲜奶收购价过低、奶站压价收购鲜奶、拖欠货款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对两家较大奶站的成本收益测算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季节供求发生变化和县政府缺乏有效监管,部分奶站结成联盟,压价收购鲜奶,奶价远低于饲养成本。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提出了让已建成的林甸县伊利乳业抓紧投产,政府加强对奶站的监管力度,启动奶业风险金等建议。该建议被市领导原文批转林甸县政府施行,促使该县农民卖奶难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五、扶弱济贫,借助成本调查网络开展帮扶活动
  完善的成本调查网络不仅是我们采集信息的渠道,同时也是我们开展帮扶活动的联系纽带。面对农户反馈上来的难点问题我们始终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2005年初,我们调查了解到我市一名农户家中有两名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我们得知情况后,由工会发起倡议,46名职工两次共捐款2010元资助孩子上学。杜蒙县泰康镇农户反映该村吃不上自来水、电网尚未改造等问题,我们局领导经过认真调查研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一次性帮助解决了自来水、抗旱喷灌设备等,价值17.6万元,极大地改善了该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肇州县物价局成本调查队反映,该县城镇居民吃水困难,为解决该问题,我们主动协调供水、供电企业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的设备,为肇州县打了一口机电井,彻底改变了县城及周边地区自来水供应紧张的状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的第一年,对农产品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与困难并存,挑战和机遇同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及省物价局的各项工作要求,团结拼搏,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成本信息服务职能,争取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过程中做出更大的成绩!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