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价格服务新农村会议 > 价格服务新农村

实施“一二二三”工程 搞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

发布时间:2006/07/05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 打印 ]

全国价格主管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实施“一二二三”工程
搞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
河北省邢台市物价局
(2006年6月)

  开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是物价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能。多年来,为了做好服务“三农”这篇大文章,在河北省物价局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1223”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程。即:1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2是整合省、市、县选派支农干部的人力资源和涉农组织两大体系;2是建立依托现代传播媒体的“农价直通车”和传统媒体“两报两台”两大发布渠道;3是主要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分析预测,开展涉农价费政策宣传,农产品成本调查及供求信息发布三项服务。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服务途径,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我们连续两年,被市政府授予“农村服务减负先进单位”。宋恩华副省长对我们的做法专门批示在全省总结推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整合人力,构建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程有效实施,我们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这项工作:一是与市委组织部基层办联合出台了下派干部做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实施办法,将省市县三级驻村选派干部纳入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利用他们了解村情、贴近农民的优势,当好农产品价格信息的“二传手”,目前全市51名省市委选派干部,820名县级驻村干部,已成为我市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二是将基层价格监测、成本调查、价格监督纳入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选定价格监测员、成本调查户、义务价格收费监督员共620名,通过向他们发送农产品价格信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三是聘请村干部、种植养殖大户为农产品价格信息员,全市共聘请农产品价格信息员120名,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广农产品价格信息。四是通过农业、水利、林业、畜牧、水产、供销、农科院所等涉农组织的联合,发挥涉农部门合力,广泛开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这些组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市县依托物价部门,乡(镇)、村依托价格监督站、成本调查户、价格收费监督员和驻村选派干部,上下一体、纵横交错的组织体系,共同开展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
  二、完善网络,搭建高效快捷的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平台
为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让农民“听得见、看得清、查得到”,我们在新闻媒体、通讯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建立了“讯、网、栏、台、话、报”的农产品价格信息的立体发布平台。一是建立了“邢台三农价格信息监测网”。设立了“涉农动态、价格收费信息、分析预测、成本调查”等十余类栏目,实现网上发布供求信息。截至目前,网站共发布各类农产品价格信息26327条,帮助农产品成交金额约811万元。二是建立了“农价直通车”短信服务平台。将最新的价格收费政策、市场动向、价格变化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三是开通了800免费电话(8008037185)。使农民足不出户不花一分钱即可直接了解农产品价格行情及走势分析,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开通以来,已成为农民朋友的“连心线”和“致富桥”。一年多来,全市共接受热线咨询电话12075个,解答23181人次。四是开辟了电视专栏节目。我们与邢台市电视台合作,推出了《沃土》专题电视栏目,与邢台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农价信息早知道”等栏目,围绕农产品价格趋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致富项目以及涉农价格收费进行宣传,录制专题节目通过电视播出,重要农价信息迅速通过电台适时播放,起到了发布价格走势,引导生产经营,推广致富信息,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作用。一年多来,围绕全市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以及农民关注的价格热点问题,制作《小麦价格调查》、《尿素开始限价》、《瓜农正是收获时》、《柴鸡养殖效益好》等11期涉农专题节目,社会反响良好。五是开办了“农价风向标”专栏。我们将“邢台日报”和“牛城晚报”作为农产品价格信息发布的主要媒体,开办了“农价风向标”(两周一期专题)和“价格行情”(每周一期)栏目,围绕小麦、玉米、棉花、农资、种子等农民关心的价格行情及走势问题,深入分析,科学预测,使“两报”成为全市农产品价格信息宣传的固定阵地。2004年以来共刊发专版35个,刊发农产品价格新闻稿件395篇。2004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后,我们敏锐地意识到将会对养殖业产生重大影响,立即通过短信平台、电台发出了应慎重发展家禽养殖的预警信息,2005年下半年,禽类、鸡蛋价格一路走低,很多养殖户接受了我们建议,减少了损失。
  三、拓宽渠道,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数据库
在实施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做深做细”的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价格监测、价格成本等信息资源,及时掌握农产品价格信息,同时不断扩大信息源采集范围,探索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数据库。与其它市物价部门开展定期信息交流,扩充信息量。聘请业内人士和农业专家为我们工作的智囊团。专门定制中国价格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等国家级专业网站内容,广泛了解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市场状况,采用“纵”、“横”两条线选择9个种类29个主要农产品价格进行汇总分析,准确掌握国际国内价格信息,并据此分析本地区农产品的价格走势,保证了价格信息的真实有效。目前,我们已建立了棉花、小麦、玉米、生猪、蛋鸡、蔬菜的国际国内价格数据库,为做好价格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定向服务,增强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针对性
为了增强价格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针对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实行信息定制服务,实现了农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一是围绕主要农产品提供价格信息服务。2005年7月中旬,小麦价格高位运行,小麦市场出现农民惜售、粮食加工企业待料停产的状况,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后,认为小麦价格将高位回落,建议农民适时出售,通过电视、报纸、电台、短信、网站等媒体发布。农民在短短20天时间内就出售小麦3万余吨,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收粮难的问题。当年10月小麦市场价格每公斤下跌了0.08元,农民避免了因后期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而企业通过经营增收200余万元,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双赢”目标。2004年棉花价格持续低价运行,影响了农民种棉的积极性,很多棉农准备弃棉种粮。2005年初我们认真分析了国际、国内棉花市场价格行情和走势,发布了《棉价趋升棉农增收有望》的价格信息,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关注。威县棉花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70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85万亩,当年全市棉花收购价格比上年提高38.7%,棉农亩纯收益增长了35.75%,县乡政府领导专程到市物价局登门致谢。二是围绕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服务。我市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如华龙面业、清河羊绒、富岗果品、兴达饲料等,这些企业在我市发挥着农业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把这些企业作为服务重点,采取每周发布一次价格行情,每月提供一次产品价格分析,每季组织一次价格会商,并根据企业要求,随时提供信息服务。三是围绕种植养殖大户开展服务。我们把各县生猪、蛋鸡、奶牛养殖大户和蔬菜、林果等种植大户,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定期提供价格信息,有效增强了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威县赵庄乡定向服务户许小波,2005年6月份生猪存栏470余头,有200余头生猪亟待出栏。由于当时生猪价格走低,他本人惜售,对此,我们在综合分析生猪价格走势后,建议其果断现价出售,他听从了我们的建议,按每公斤7.20元的价格售出210头,当生猪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时他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损失4万多元。四是围绕农产品行业协会开展服务。我市共有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125个,为了发挥其联系市场,联系农户紧密的作用,我们定期向这些协会提供市场价格及供求信息,帮助协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乳业是宁晋县的新兴产业,该县乳业协会从我局及时获得奶牛养殖和奶制品价格信息,指导全县奶牛的养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乳业发展。目前,奶牛养殖已成为该县支柱产业,奶牛存栏3万余头,年纯收入上亿元,奶牛养殖户年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以上是我们开展“1223”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工作的一些主要情况,由于实施的时间还短,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特别是同全国价格工作先进单位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努力在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上下功夫,在求实效、让农民得实惠上下功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