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加强丹江口库区水行政执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03/05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目前大坝加高14.6m的主体工程建设已完成,移民安迁、库底清理已经完成,2014年底具备全线调水条件。加强丹江口库区水行政执法工作,不仅影响着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北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受水区人民群众的供水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败。笔者就如何加强丹江口库区水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思考。

1 丹江口水库的战略地位

丹江口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3年建成蓄水,正常蓄水位157m,总蓄水量209.7亿m3,现有水域面积745km2,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有347km2.其地理位置优越,水质好,水量可靠,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工程建成后可显著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有利于政善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项大型水利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一项宏大的生态与环境工程。目前,丹江口水库是全国最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历来受到库区特别是丹江口市人民政府的重视,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大力开展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工作,全面加强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使丹江口水库水体水质总体稳定在类水以上。

2 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水库正常蓄水位可达170m,相应库容量290.7亿m3,水库面积将由745km2扩大到1050km2,其中50%的面积在丹江口市范围。随着丹江口大坝加高主体工程的完建,水源区蕴藏着商机,一些人视为摇钱树,擅自拦截库汊,筑坝养殖,破坏水质。从201165强拆的泗河违法土坝来看,拦汉筑坝案例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道路叉崎岖难行,坝体隐身在深山峡谷之中,远离人家,存在巡查、调查取证、查处、执法四大难。

2.1 缺乏政策

从保护的角度,丹江口水库无保护标准(包括功能区划、水陆域保护面积等),不利于对水库进行合理、科学、法制化管理;从发展的角度,一库清水是地方养殖业、旅游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由于在政策法规方面缺乏明确的保护级别和管理限度,致使地方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实施经济开发项目中受到很大制约。

2.2 缺少人力

丹江口市水政监察大队与水利规费征收管理站合署办公,由于受经费限制,在岗人员不到10人。现有人员不仅担负着全市水政执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水事纠纷调处,而且担负着水资源费、防汛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各项水利规费的征收工作。

2.3 缺少财力

丹江口市水政监察大队人员及办公经费来源于自收自支。而丹江口市又是国家贫困县市,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已做出了很大牺牲,中线工程实施后,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地方和山区贫困人口没有足够的财力来管护。丹江口市的财力有限,基本属于吃饭财政,库区的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仅依靠地方自身无法完成。

2.4 缺少装备

丹江口市境内5km以上河流共51条,分别源出南、北两山区,总流域面积2136 km2,总长1888km,全都汇入丹江口水库。2014年,丹江口水库蓄水后,回水长度287km,其中汉江和丹江的回水长度分别是194 km93km,库面日常巡查任务十分繁重,需要添置大量的执法船只。

对策及建议

3.1 制定丹江口库区的政策法规

划定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区的范围,明确保护级别、标准,划定陆域、水面保护距离和面积。

3.2 建立以丹江口水库(汉江集团)支队为主,地方大队配合,各支队联动执法的新机制

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环境复杂,而日常巡查是水行政执法的一项常规制度。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被动执法为主动执法,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把违法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建议以丹江口水库(汉江集团)支队为主,通过定期走访水源区各县市地方水政监察机构,选择典型违法水事案件,对违法性质恶劣、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采取与地方水行政执法部门联合行动的方式,重点查处,重点突破,严厉打击各类水事违法活动。

3.3 强化水法规宣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以丹江口水库支队为主,结合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法制日宣传活动,与长江委汉江水文支队、长江委水政监察直属水资源保护总队丹江口支队共同开展宣传活动,同时,以库区周边城乡为宣传重点,联合各县(市)水政监察大队共同制作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散发宣传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湖北省丹江口市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