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通过政府投入、组织、引导农民互助共济,抵御大病风险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瑞安市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积极的作用。2009年,瑞安市在原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出台了新型城乡合作医疗制度。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情况
1、农民参合意识不断增强。瑞安市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逐步健全了各项制度和办法,按时完成了各项预定目标任务。2009年参合人数达到798225人,占农业人口的70%以上,共缴费11175.15万元。今年1-10月,已为1119664人次的参合农民补偿9550.61万元,其中,住院补偿27810人次,报销费用7684.55万元。以前农民看病没有保障,不少农民是“小病拖,大病挨,实在不行往医院抬。”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看病愁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好的改善,以前不敢看的现在敢看了,不敢住院的现在敢住院了。同时,瑞安市开展参合群众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深受广大参合农民的欢迎,大家称之为“健康险”、“平安险 ”。
2、报销流程不断简便。参合对象患病住院治疗时,只要带“合作医疗卡”、身份证办理入院手续,康复出院时即可凭合作医疗卡当场报销。其次,乡镇的交通不存在问题,尽管路比较远,但村村通有乡村公路,对于当地农民而言,已经十分方便,报销就是一趟顺便路的问题。再次,参合人在定点机构看病横向跨地区,纵向越乡镇,自主选医院、选医生,不需中间转诊。
3、医疗服务系统不断完善。山区乡镇卫生院的办公、门诊、病房等条件都得到了相应改善,环境良好。人员配置趋向合理,管理进一步规范,医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服务态度优良。
4、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自开展新农合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做好宣传、管理、运作和监督等各项工作,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确保这项国家制度的全面落实。市合作医疗资金由市合医办统一管理,建立基金专用账户,结报审核、支付由计算机全封闭运行。基金运行情况接受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二、现阶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惠民的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不小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和一些不可预见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1、农民参合率提高,但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不到位。瑞安市是个新农合宣传手段较强的县级市,市、镇(乡)两级单位宣传发动阶段都多次通过广播、电视、农村基层组织等向全市农村居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山区乡镇仍有近一半的农户不知道报销的定点医院有哪些(尽管这些定点医院从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网和宣传策上都能查到),对报销比例模糊不清,对如何办理住院手续以及转诊、转院、结报等程序不太了解,直接影响了受惠程度。造成宣传冰角的原因值得考究,据了解大部分农户都是通过村委会的宣传得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这无疑说明了宣传主体力量还是农村基层组织,宣传的深度无疑是取决于基层组织对新农合认识的程度。其次,山区乡镇劳动力流出较多,如平阳坑镇有近乎三分之二的青壮年在外经商或务工,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考究历史,这些老人文化程度远远跟不上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解,而这些孩子都是学生,政府没有想到利用这些知识的载体,可能也是考虑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因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知识在山区乡镇普及工作还有待于创新和进一步努力。再次,部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甚至个别乡镇干部对推行新农合的目的、意义缺乏了解,对开展工作的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有些驻村干部拿到宣传单和宣传册后直接扔给村干部,村干部拿回去后往往塞在自家的某个角落,造成宣传不到位,导致村民知晓度降低。
2、大病补偿率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医疗消费需求。一是立足于大病保险,受益面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政府、社会和个人的筹资都是用于补助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费用,重点放在了大病治疗上。但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山区农民的大病也是因小病无钱医治而扛成大病的。因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出发点在多发病、常见病普遍存在的农村有些不太合适。二是报销比例小,范围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高科技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令许多村民感到不解。如平阳坑镇杭坑村一村民2008年在上海市定点医院医治恶性脑瘤,整个手术费用高达5万元,但可报销部分仅有5000多元,虽可申请“大病医疗救助”再得5000元资助,但对一个山区农村家庭来讲还是需要多年积蓄才能还清这笔病债。因此,很多农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补偿制度,能真正符合现实需求。三是不住院,得不到报销。一些慢性病或“小病”患者,需要经常服药治疗、开销大,在门诊治疗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住院治疗,但普通门诊报销每人一年最高限额优惠200元,若要获得较高比例的报销就必须住院,但住院花费又太大,也很麻烦。
3、财政补助提高,但筹集参合资金仍然难度大、成本高。2009年,平阳坑镇农民参合率达到66.87%,也就意味着33.13%农民还游离在合作医疗之外。这里面一是农民本身的原因。如少数贫困农民因不能交付应由自己支付的合作医疗资金而不能参加合作医疗,还有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缺乏信任,也缺乏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济的意识,只愿意将常年有病或是中老年人参加,而年轻人、健康人群不愿意参加,认为自己身体好,交了钱也是白白贡献。二是制度上的原因。从筹资方式上看,参合资金的收取每年都是突击宣传,收缴时间紧,而山区乡镇大多需要村委会挨家挨户收集资金,且家庭主要收入人群流出,需要时间联系和资金垫付,同时也增加通讯费、车船费和人员误工费。从筹资额度上看,合作医疗筹资金额不固定,许多山区乡镇的筹资难度都比往年有所增加。以平阳坑镇为例,去年市定参合17500人次,今年市定参合19000人次,去年个人支付的合作医疗资金为50元,今年个人支付的合作医疗资金提高到70元。山区乡镇财政大多比较困难,村级财政没有集体资金来源,大多靠上级部门补助,为完成每年的合作医疗任务,大多村拿出了一年仅有的补助资金贴补村民缴费,导致一些村级建设项目停滞不前,而村民对于政府逐年提高收费标准又产生了不理解与不信任。此外,部分山区学校班主任与商业保险挂钩,要求学生每年缴纳了90元的意外险,许多学生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没有参加新农合。
4、乡镇卫生院建设加强,但医疗服务功能仍然薄弱。一是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简陋。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瑞安市很多山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周转资金短缺,不能满足卫生医疗的需要,严重影响地方卫生部门的工作进度。二是农村医务人员匮乏、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简单的跟师学徒仍存在于基层卫生院,无法对病人及时做出诊断,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使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三是部分定点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用药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上涨较快。据了解,定点医疗机构药品价格偏高,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高于市场药店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民报销后的药品价格与平价药店价格等同。四是乡镇卫生院计算机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山区村民到集镇卫生院就医往往需要一定的往返时间和车船费,特别是居住在高山的农民出入更是不便。但乡镇卫生院在下午5点以后计算机平台就停止工作,农民晚上就诊不能当场报销医药费,需等第二天再来一趟卫生院刷卡,致使大部分村民放弃报销,影响了参合积极性。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瑞安市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