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村庄就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依法运营集体经济组织的自然资源、组织资源、资产、资本、技术、品牌、劳动力等要素,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实现增值效益,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改善村庄面貌。位于缙云工业园区中心地段的缙云县五云镇新碧农管处上小溪村,近年来,通过积极适应新形势,善抓发展机遇,紧扣发展主题,以经营村庄理念为抓手,致力激发村庄发展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努力促进村级增收、村民致富,走出了一条经营村庄之特色路子。
一、村庄概况
上小溪村是缙云县发展和改革局下派农村指导员的驻点村,全村共有农户468户,1101人,分12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62人,预备党员2人。有耕地面积200多亩、山林面积1237亩。2008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0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200元。2000年前,主要是发展传统农业种粮为主。2000年后,随着缙云工业园区的开发带动,二产、三产迅速在该村得到大力发展,同时,通过经营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开创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先后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民委员会、农村现代化建设先进村、小康村、文明村、法制示范村以及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示范村等十多项荣誉,现又被推荐为省级文明示范村。
二、主要做法
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按照这一要求,上小溪村结合本村实际,确立实施“经营村庄”战略,以经营的理念、市场的手段、创新的思维运作村庄经济,通过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使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本领显著增强,农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显著改善。
(一)精于谋划以地生财滚动发展
上小溪村在实践中认识到,不壮大集体经济,就没有发展的本钱。2000年,缙云工业园区开始启动开发,2003年正式组建,2001-2002年该村有300亩土地被征用,获得1500万元征地款,村双委抓住了可提留部分征地款的机会,以借款的方式获取利息,借款合同期限签至2007年,每年利息达68万元左右,由此积累起了首笔经营村庄的发展资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小溪村不安于现状,村双委更加群策群力,认真分析形势,认为村集体资金仅局限于收取利息难以有更大的发展,要使村民率先达到小康水平,只有将资金转化为更有效益收入的项目才是发展方向。针对此,村双委深思熟虑,大胆探索,敢于创新,借助工业园区的开发热潮,在经营“项目”上做起了活文章,将资金运作用于投资和建设。2000年至2001年,在330国道边建造起了2幢村综合楼,共计投资200万元,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并以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出租店面12间,为村集体每年增加15万元的收入;2005年又投资1000万元建造了村综合市场,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综合市场中其二楼以上的套房共计160套,以低于市场价出售给本村村民,共获销售房款2200万元,综合市场的第一层店面共计64套以投票的方式出租,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40万元;2006年又利用这些资金中的部分来加大对综合市场的改造投入和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增强市场辐射能力,不断提高市场的管理力度和水平,形成了“我为市场贡献,市场为我服务”的良性循环,推进了综合市场向新的阶段发展迈进,村综合市场的建起,不少村民在市场内经营起了蔬菜、水果、饮食、日用百货等生意,原来只会操锄头耕地的村民也成了社会百业的弄潮儿;在2007年村征地款借款合同到期时机,村双委及时谋划,续签了借款合同,续签之后借款利息上涨了30多万元;村双委通过多次研究讨论,还将村闲置的一块非农土地出租,所得租金每年为7万多元;另外,还将3处厂房出租,所得租金每年为12.5万元;村双委在与村民代表的充分协商下,还将150万元村集体资金出借给某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了20多万元的利息收入;现在,占地14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在建造,建成后每年出租可以增加收入100万元左右。以地生财,滚动发展,使上小溪村有了发展的本钱,成了百万“富翁”。
(二)积极探索宅基地的置换流转
农村旧房改造是新形势下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更是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上小溪村紧紧抓住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有效地探索宅基地置换住房的流转机制的新路子。由村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回收旧房的宅基地,统一建造农民公寓置换住房。2007年开始,由村集体“回收”旧房宅基地14464平方米,共投入2000万元建起了农民公寓,农民公寓占地面积为22348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其中联立式住房123幢,套房28套。旧房置换新房的方案为:一是实行旧房置换联立式住房(三层半)方式,占地108.75平方米旧房可置换占地87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330平方米的联立式住房一幢,但需交建房补差费14.2万元;二是实行旧房置换套房方式,按每1平方米旧房可置换1平方米新房的标准置换套房一套(一般为140平方米),无需再交建房补差费。到目前止,全村已置换134户,面积13000多平方米。在宅基地置换住房中,广大村民获益非浅,原旧房价值仅为每平方米100至200元,如今换置的农民公寓住房、套房已升值为每平方米1800元上下,每户单房产的资产就达数十万元。而且,由村集体统一回收的旧房宅基地,有利于“空心村”的统一规划和统一改造,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上小溪村的这一有效探索,是基层创新的一项新举措,在全省尚属先例。同时,大力加强村庄整治工作,上小溪村在2006年就开展了旧村改造工程,2008年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村庄整治任务,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今,全村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路灯安装率、自来水入户率均达100%,描绘出了和谐美好的家园。
(三)想方设法解决民生保障问题
村强是基础,民富是关键,民生是保障。上小溪村双委在抢抓机遇经营村庄的同时,十分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随着缙云工业园区的开发发展,上小溪村600多亩的土地被征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出路问题日趋突出,村双委就把目光放在工业园区上,想方设法帮助村民进厂务工,由于他们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也得到了企业的回报,当地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上小溪村村民,如今全村已有200多名村民在园区企业上班,过起了“上班族”的生活。同时,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外来务工人员最多时达到800多人,仅出租房屋一项,以每人每月40元计算,全村月收入就达32000多元。土地日见缩减了,将来生活有保障吗?村双委针对村民的担忧,首先从村民的口粮费入手,解决他们永久性的生活保障问题,由村每年发给村民口粮费,男的为680元,女的为610元,每年口粮费发放就达70多万元;每年年终还给村民发放年终福利分红,2008年就人均发放1000元,一年共计发放110万元;每年还由村集体“买单”,给全村村民办理新农村医疗保险,医疗保险费支出每年就达4万多元;还为每户农户办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而且,上小溪村一直保持着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从2002年开始,村双委每年给老年人发放福利,并且福利待遇逐步提高,2009年1月起,发放老年人福利待遇提高为:女的年龄在55周岁至69周岁的,男的年龄在60周岁至69周岁的,每月发给40元福利费;男、女年龄在70周岁至79周岁的,每月发给60元福利费;男、女年龄在80周岁至89周岁的,每月发给80元福利费;男、女年龄在90周岁至99周岁的,每月发给100元福利费;男、女年龄在100周岁以上的,每月发给120元福利费。同时,还规定,凡考上全日制大学一本的本村学生,村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元,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村给予一次性奖励5000元;凡获得国家各种发明创造专利的村民(学生),村给予一次性奖励800元;凡领取独生子女证的村民,一次性给予奖励200元;凡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受损害、他人生命、财产受损害的见义勇为村民,也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四)同心同德勤政廉政凝聚民心
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经营村庄中,上小溪村双委干部积极起好表率示范作用,勤政廉政抓工作。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均提交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审查通过,一般事项也由村双委共同讨论协调确定,专门建立了村务、村财务公开制度,严格开支手续,报销票据都要有经手、验收、签批才能出帐,如开支200元以上就要由村民主任、书记签字审批,还要有村财务监督小组盖“监督章”才能办理领取手续,并在每季通过村财务公开栏向村民公布,村务实行随时公开。对经济(社会)年度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工作公益事业安排,先由村双委会提出初步方案,然后进行民主听证,提交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再公开公示,包括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预算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建设、承包方案和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村民承包经营方案、宅基地使用方案等涉及大多数农户的决策也一样这样执行。专门编印了《上小溪村民主管理手册》,推行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制度、村务恳谈会制度、重大村务票决制度、招投标管理办法等,以制度来确保廉政。村双委干部的勤政廉政和战斗力强,赢得了村民的充分理解和信任,从2001年以来,每次村级换届选举都很顺利,村民主任和村书记都已连任两届。村里还专门建立了治安联防队、调解小组、综合治理工作室、社会保障工作站、治保委员会、流动人口管理小组、反邪教小组、两劳帮教小组等组织,村里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从无刑事案件、无村民集体上访事件发生。
三、几点思考
1、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适应新形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经营的眼光审视资源,以经营的方式运作资产,用经营的理念规划建设村庄,更新观念,大胆实践。首先是规划要先行,上小溪新农村建设规划或村庄发展规划要抓紧编制,通过规划来引领今后村庄的发展,在规划中,要坚持高起点、高规划、有特色的工作思路,规划布局要与工业园区规划相融合。并要重视宅基地流转机制的深入探索研究,把握好“一户一宅”政策,把宅基地的流转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好村双委和村民的主体作用。
2、要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村庄的优势、劣势和潜力,扬长避短,勇于破解规划落地、建房用地调剂、建新拆旧、农民合理分户、资金筹措、建房补贴等工作难点和问题,因地制宜地进行资产经营,做足特色文章,选准走好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全力打造“生活品质之村”。
3、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可持续发展,十分珍惜资源,合理、有序开发资源,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杜绝各种破坏性、毁坏性开发等短期行为。
4、要民生为本、惠及群众。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经营村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做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
5、要依法办事、确保稳定。认真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经营行为,决定重要事项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还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对经营村庄项目的支持;要高度重视村规民约建设,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缙云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