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上虞市以中心村建设为抓手 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发布时间:2009/11/13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近年来,上虞市把大力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努力使中心村成为产业的集聚区、人口的集中区、体制机制的创新区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该市的经验在全省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会议上作了介绍。其主要做法是:

一、重抓规划立村,发挥规划在中心村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顺应新时期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趋势,综合考虑区域布局、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等各种因素,确定30个村为中心村,与“一城、两区、四大中心镇”一并纳入新一轮市域空间布局体系。出台加快中心村建设意见,明确目标定位、发展要求,集中3个月时间,统一打包、招标和规划,完成中心村的规划编制。按照“人口集中、生产发展、服务整合”的总体要求,以中心村为依托,编制全市农村新社区建设规划,引导“人口通过农村宅基地置换向农村新社区集中,生产通过家庭工业集聚区向农村新社区集聚,公共服务通过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向农村新社区集合”,实现中心村与新社区的融合互动发展。

二、重抓产业富村,提升中心村的综合经济实力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工业。鼓励中心村利用闲置的礼堂、仓库、厂房等发展家庭工业;采用土地整理和调剂、置换、指标直拨等办法,加快中心村家庭工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推进全市规模企业配套协作向中心村延伸,创新村村联合、村企联手等家庭工业发展新模式。目前,30个中心村建立家庭工业集聚区8个,去年实现产值4.13亿元。

二是大力扶持物业经营项目。出台扶持村级物业经营项目政策,重点向中心村倾斜。2008年建物业经营项目8只,扶持资金111万元;今年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出台鼓励开展跨村异地建物业、联合集中建物业等新政,集中在乡镇工业功能区和中心村进行物业经营项目建设,中心村标准厂房面积达2000平方米以上。

三是着力发展三产服务业。积极引导中心村发展餐饮、商场、仓储货场、休闲娱乐等三产服务业;鼓励有特色农产品的中心村,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农家乐经济。如驿亭镇新横塘村的杨梅、岭南乡丰树坪村的樱桃,今年分别实现产值320万和112万元,同比均增长10%;中心村连锁超市、农资连锁店实现全覆盖。

三、重抓功能强村,强化中心村服务和辐射功能

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重点抓好覆盖全市30个中心村的“路网”、“水网”、“电气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去年以来,中心村联网公路新建里程107.5公里,信息化达标村5个、示范村1个,全部创建成新农村电气化村。

二是公共服务一体化。把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完善中心村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中心村均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今年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规范化创建工作,以村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栏、信息宣传栏,村级办公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和综合服务中心为载体,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资源整合集聚,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三是社会事业一体化。加大中心村幼儿园和完小拆并改造力度,优化农村教育网点和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心村农民参保率达98%以上;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医疗水平,去年中心村全部建成村级卫生服务室,总面积3959平方米,补助资金84.28万元。

四、重抓环境美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环境整治的样板

一是整治环境。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加大中心村整治力度,围绕“六无六有”标准,新(改)建村级公厕125座、封闭式垃圾箱367只,整治农村河道26公里,清除垃圾2000余吨,绿化农村道路43公里

二是创建特色。因地制宜,把中心村分为环境优美型、生态保护型、文化特色型、公共服务型和生产发展型等5种类型,突出特色。如东关街道担山村生态河建设得到水利部肯定;岭南乡许岙村重修革命烈士纪念碑、重建革命烈士纪念馆,今年接待扫墓、参观人数5000余人。

三是长效保洁。在综合整治环境的基础上,中心村均建立“户集、村收、镇中转、市处理”的农村垃圾长效收集机制,完善村庄保洁村规民约,聘请保洁员235名;垃圾清运按每吨60元标准实行“以奖代补”。30个中心村中,5个创建成为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五、重抓改革活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一是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鼓励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连片流转面积50亩以上且期限在3年以上的,按实际流转面积每亩奖励100元。目前,中心村集体土地流转比例达58%。

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置换。鼓励开展公寓式宅基地置换,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加快中心村人口集聚。如丰惠镇盛茂村采用农民公寓形式,对101户农户实行连片集中异地置换到中心村,在17亩安置土地上建造6幢5层公寓楼,户均占地仅112平方米,原宅基地全部复垦可置换土地170余亩,达到1:10的置换效果。

三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对异地置换农民公寓的,一律采用国有划拨方式供地,并允许农民公寓办理银行抵押或按揭贷款;鼓励中心村加大基础设施和村级物业经营项目的建设力度,通过组建村级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方式贷款,有效解决中心村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六、重抓合力建村,推进中心村统筹建设和资源整合

一是下移重心。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把中心村建设作为市领导“六个一”联系内容之一,把推动中心村建设发展作为市领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中心村挂钩结对制度,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服务指导。

二是集聚要素。出台村庄整治、村级物业项目、公共服务中心等扶持政策,整合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要素资源,合力培育发展中心村。抓住新一轮土地规划编制契机,把分散在一般村的零星土地规划空间,适当向中心村倾斜。

三是集中力量。深入实施“结对联村奔小康”和“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中心村建设。去年以来,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资中心村建设资金达274.9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改革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