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谷城县五山镇着力打造生态和谐村镇

发布时间:2009/11/11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谷城县五山镇是个只有3万多人的山区小镇,长期以来,五山镇坚持立足生态五山、文化之乡的战略定位,把关爱群众生活,关注经济发展,关怀生态环境作为巩固文明新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理念,创新活动载体,提升人文素质,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经济发展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在充分展示国家级文明镇形象的同时,突出特色,更上层楼,又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湖北茶叶十大名乡名镇、全省村村通水泥路示范镇和整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原省委书记俞正声都亲临五山检查工作,对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五山基本达到五个好:生产发展好,生态环境好,生产设施配套好,人居环境好,社会事业发展好。

一、正视差距,解放思想,推进党风民风良性互动

虽然五山文明创建工作得到认可,但与全国、全省文明村镇的创建标准相比,尤其是与沿海发达地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乡镇的目标相比,该镇在创建工作上仍有不少差距:村()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建立了,但自觉性还不够,乱穿马路、不守秩序,乱扔东西、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各类创建中软件建设不够扎实,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注重硬件建设,缺少软件建设,创建工作群众参与面不广,缺乏内涵,缺乏创新;各村(社区)、各单位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援助的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广大村()民的公民责任和公益精神有待加强。为此,我镇围绕建设文明村镇,打造精品五山主题,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围绕发展推进创业。推动群众由勤劳致富实业致富转向,引导群众破除重商业轻实业、重就业轻创业、重生产轻经营、重家业轻事业的旧习惯,树立起我来创业、办公司来创业、组建合作社来创业的新观念,解决了想不想创业的问题;推动干部由帮你发家带你发家转向,引领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参与发展,解决了敢不敢创业的问题;推动部门由以钱养事借事创业转向,发挥部门体制优势,准入优势,技术优势,解决了能不能创业的问题;推动企业由积累发展借力发展转向,鼓励企业通过资本营运实现撑杆跳,解决了会不会创业的问题。

二是打造阳光政府,围绕党建整顿作风。镇党委结合人人代表茶乡形象,个个都是发展环境主题,广泛开展了立党为公创一流业绩,执政为民树一流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人民满意公务员和满意单位评比活动,村镇班子成员都建立帮扶结对制度,全镇干部群众仅为四川震区捐款就超过300多万元,党委班子在领导干部民主测评中,干部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三是开展主题活动,围绕创建优化民风。着力提升群众素质,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文明环保志愿者行动关爱未成年人行动等主题教育,开展了评比十佳和谐家庭标兵户十佳文明居民户十佳生态文明户活动,各村各单位都成立了文明监督员队伍,编发《农村公路建养管手册》、《生态文明新村手册》共2万多册,设立公益广告牌100多处,开展了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谐家庭文明小区诚信商户平安村镇等文明创建行动,全镇和谐家庭评选率达97% 95%以上的村社会治安良好,全镇无重大恶性案件,无黑恶势力犯罪,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治安案件,无群体上访事件,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无邪教组织和封建迷信活动,无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连年被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二、抢抓机遇,创新载体,打造文明村镇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道茶文化品牌。该镇围绕区域性文化创新文明建设特色,宣传发展道茶文化和道乡旅游特色,开发百日山、鸡鸣寺等道乡文化景点,挖掘整理相关故事传说;组建玉皇剑茶艺表演队,举办鄂西北玉皇剑茶王赛,建成茶乡、茶人文化图腾——五山茶坛,出版新农村建设《五山模式》丛书,搜集整理了《五山茶文化》,以田河、堰河为拍摄基地推出反映乡村爱情的电影《茶色生香》。

二是打造村俗文化品牌。文化进村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云雾山锣鼓、田河打火炮、小星店旱船与蚌壳精等民间艺术异彩纷呈;社区文化广场百场电影进村唱茶歌跳茶舞乡村网吧等活动十分活跃;镇茶文化活动中心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各村(社区)还成立了中老年健身表演队、民乐队、腰鼓队等,设有农家书屋和文化中心户。

三是打造收藏文化品牌。五山中心学校教师杜权成是省内外知名收藏家,该镇对他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物资上帮扶,在协调管理上助力,建成相当规模的私人收藏馆——杜权成书画收藏馆,吸引大量收藏文化爱好者和游客,成为茶乡知名文化品牌。

三、科学发展,创建助力,促动新村建设提档升级

五山镇以文明创建为动力,整镇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了三大升级

一是加快主导产业升级。五山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发展的区域化布局定位于一区两走廊,通过资源整合,建设谢湾回归创业园区、东湾生态养殖走廊和堰河生态观光走廊,打造创业平台,实行产业一体化布局。围绕转换机制振兴茶业,按照把五山建成鄂西北最大的茶叶集散地、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最有影响的现代茶业经营地这个目标,对全镇的茶园进行技术升级,实行标准化管理,并以此为契机全力推动茶叶二次创业,对玉皇剑公司成功改制,实现了茶叶向茶业的转型。围绕良好的生态条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强劲态势,整治乡村环境,以乡情、乡味吸引游客,使五山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圣地,园林的建设格局,休闲的自然格调,道乡的文化氛围,茶乡的绿色风景,家乡的和谐温馨,成就了生态五山、文化之乡的美名。围绕推动土地流转,在以东湾为中心的十个村,引导群众规模化养殖土鸡、生猪、龙虾,形成茶园生态鸡10万只、清水小龙虾近千亩的规模,使之成为五山继茶叶之后的又一张名片。围绕打造回归创业园区,我们大打亲情牌,金巢引归凤,充分利用谢湾老工业园基地的优势和谷城打工之乡的镇情,抓住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机遇,用热情感化,用亲情感召,用乡情感动,广泛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项目,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突破。

二是加快环境整治升级。五山镇立足高起点,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为该镇规划把脉问诊,科学定位,明确了山区村随弯就片、丘陵村因地制宜、平原村整齐划一,保持田园风光秀美、村容村貌自然和谐的生态家园建设格局,制定了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房屋设计规划、绿化美化净化规划,用科学规划指导村庄整治。在市县文明办的指导与帮助下,该镇长期开展以一建”(建沼气)“四改”(改厕、改水、改灶、改圈)“四进家(党的政策进家、科技文化进家、法制知识进家、文明新风进家)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活动。目前,全镇3500多户完成了四改3000户农民建起了沼气池。按照道路交通网络化、公交化、景观化的要求,修建通村通户水泥路300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并开通5条客运循环专线。继续坚持垃圾分类,污水归池(沼气池)不入河,垃圾归筒不乱仍,镇村环境清清爽爽,赏心悦目。

    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升级。抓了有线电视、宽带入网、无线手机信号全面覆盖,打造数字化、信息化五山;抓了乡村旅游硬件升级,新建接待中心,创建四星级农家乐,为乡村旅游上台阶打下基础;抓了文化、科技、政策、法律进农家,配套完善了一批农家书屋、健身场所、卫生服务设施,配套完善了农村医院和村级卫生室(服务站),农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保率分别达100%、和95%以上。

四、坚持不懈,常抓常新,建立文明创建长效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把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十一五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调整、加强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和完善了文明创建与经济建设、镇村规划、民主建设互动的良好机制。

二是严格目标考评。始终把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领导责任意识作为文明创建考核的首要条件,每年都要与各村、社区负责人签订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创建目标责任书,采取平时督促、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的办法,考核结果同干部经济报酬、提拔任用挂勾。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把文明创建与新农村建设融汇一起,赢得人民群众广泛长期参与,通过优化社会细胞,拓宽文明层面,开展参与式活动,落实加强文明创建管理和考评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使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湖北省襄樊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