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把旧村改造作为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统筹规划、强化措施、加速推进,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一、科学规划,循序推进,合理统筹城乡住宅建设。招远市将旧村改造融入全市规划建设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为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实用性,聘请有较高资质的单位参与村庄规划编制。目前,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规划确定了中心村52个,保留村庄417个,小城镇总体规划覆盖率现已达到100%。在规划的指导下,严格控制时序与节奏,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推进。在集中建设方面,把城中村、城郊村、乡镇驻地村、中心村、经济强村、矿区村等作为重点,统筹资金、物力等相关资源,实施集中投入。在危房改造上,坚持试点先行、集中用力、有序推进,先从住房最困难、最急需的危房户入手,率先建成一批样板工程,再由点及面实施改造。
二、因地制宜,配套跟进,不断提高农民住房质量。招远市从农村数量较多、差异性较大的实际出发,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定了多种建设模式。对城中村和城边村,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先建后拆、净地出让”的原则,实施整体拆迁、综合改造。06年以来仅城市规划区内就有杨家大沟、孙家大沟、汤东沟等40多个村共拆除旧房2000多间,先后建单元楼40多万平方米,有3000多户农民住上了新房。对小城镇驻地村,以镇级为实施主体,以镇驻地及周边村为重点,逐步集中建为城镇社区,目前已建成高标准社区10处。对中心村、经济强村、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依托村集体和企业,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并通过宅基地置换等方式,将周边弱小村及拟撤并村一体考虑,建设配套完善、用地集约、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区域,阜山镇九曲蒋家、栾家沟等6个村投资6亿多元建设了集居住、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九龙景区。在危房改造上,结合不同层次需求,采取“置换空闲房安置一批、工程维修加固一批、新建福利院供养一批、利用助残资金帮扶一把、政府或集体投资保障一批”等多种形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困难。在改旧房、建新房的同时,加大村路、办公场所、文化大院、社区服务中心、垃圾中转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截至目前,村镇道路硬化率63.5%,绿化率88%,每个行政村都建有高标准办公场所,80%的行政村建立了文化大院,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75%,自来水普及率100%。
三、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进一步改善村镇面貌。招远市把“空心村”整治工作作为旧村改造重点,强化五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良好氛围,明确奖惩措施,做好作息群众的思想工作。二是科学编制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把“空心房”腾出的土地集中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广开资金来源,解决启动资金,通过加大土地收益的收缴力度等一系列措施,解决“空心房”治理启动资金。四是以点带面,积极引导,选择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村庄进行试点,取得成功后,总结经验,逐步推进。五是统筹兼顾,做好“空心房”的清理工作,由市里主要领导挂帅,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以镇村为主体,实施人性化清理方式,取得明显效果。今年,全市清理“空心房”300多间,复垦土地200多亩,其中,地北头王家村通过开展“空心房”改造,拆除旧土坯房棚屋200多户、1200多间,新建楼房14栋,别墅式楼房50余处,全村80%的农户住进了新楼,这几年地北头王家新增100多户,不仅没占一分耕地,通过旧村改造还为企业扩建、农业发展提供土地40多亩。
四、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推动旧村改造深入开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工作机构和推进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加快推进城区旧村(居)改造工作的意见》、《招远市城区旧村(居)改造工作考核奖惩暂行办法》等文件,确保旧村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加强农村建筑市场的管理,改变无证设计、无证施工的状况,确保建筑质量;加强对农宅建设的指导,大力推行农宅通用设计图集,提高住宅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对村镇建筑工匠进行分期分批培训。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支持。2006年以来,全市村镇建设完成投资5.32亿元,住房建设投资达3.65亿元,占村镇建设投资总额的68%,用于村庄整治的资金达1.67亿元,其中村庄整治奖补资金840万元。四是完善保障措施。从拆迁、建设、入住、社会保障等多层面入手,减免相关税费,完善保障措施,降低农民建房成本,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烟台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