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栖霞市形式多样的水利联合体模式 使更多农民受益

发布时间:2009/06/08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近几年,栖霞市在对农民自主联合建设水利设施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规范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推广集体所有、公私合营、水利协会等形式多样的水利联合体,这种形式多样的水利联合体在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的同时,也“连”出了农业用水灌溉新天地。

模式一:集体投资,百姓受益

栖霞市唐家泊镇上牛蹄夼村位于牙山山脉南,水资源十分丰富。可村里的数百亩果园都在山坡上,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十年九旱,收成很差。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上牛蹄夼村村委在村东山坡上开挖了几个储水池,对山上的流水进行截流,利用截流水进行灌溉,效果明显。但由于截流水水量小,大多数水仍然得不到利用。去年,在栖霞市的大力支持下,上牛蹄夼村又筹集资金15万元,建设了风力扬水系统,用风车引水上山。这样既使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又实现了灌溉用水的一次性投资,零消耗,省钱、省力又节能。截至目前,上牛蹄夼村已建立集水灌溉系统40多套,蓄水能力10000多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200多亩,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在,在上牛蹄夼村后的山坡上,自下而上12台“大风车”日夜不停的随风转动。风吹“车”转,“车”转水升,山下河沟里的水就这样被提到了山顶上10多个大大小小的储水池、小塘坝里。村民高兴的说:“有了‘大风车’,水往高处流。储水池都建在山顶上,浇水省时、省力、又省钱,一举三得。”

模式二:公私合营,市场运作
  栖霞市亭口镇前炉房村三面环山,耕地果园1200多亩,大部分都分布在村东山坡上,村民们浇地只能在村西河沟沿岸的4个小水塘中,利用自备的小型水利机具和管带抽水。寻找水源,搬弄机器,铺设管道,每一道工序都费时费力又费钱。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水源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更是干着急没办法。2007年,前炉房村将原来的几个小水塘挖掘成小型水库,铺设了输水总管道。村民刘吉东筹措资金40多万元,在全村1200多亩地下铺设输水管道近4000多米,并在800余亩果树周边安装出水口22个,把水送到每家每户的田间地头。现在村民浇地只要在自家田地附近找个最近的出水口,接通水管,给刘吉东打个电话,5分钟后水就会源源不断流进田间。

如今,前炉房村采取了现代化的灌溉设备,不仅省时省力,而且省钱。村民满意的说:“以前浇地,油没涨价的时候,自己浇一亩地光油钱就得70多元。如今是‘话到水自流’,按照用水量与用电量,40多元钱就可以浇一亩地。”这种公私合营、市场运作的灌溉方式,让农民尝到了不少甜头。

模式三:水利协会,股份合作

多年来,栖霞市庙后镇五林庄村农业灌溉主要依靠农户微型机具配以软管带灌溉,山顶果园需要2-3台机泵串联提灌,最长的管带要1000多米。这样的灌溉方式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投入费用也非常高。栖霞市经过不断的探索,根据五林庄村水源状况及地块分布情况,把全村农户分成26个水利联合体,然后从各联合体中选出代表组成水利协会,推选出会长及执委,成立执委会,统一负责全村水利协会的日常工作。水利协会成立后,聘请专业人员对全村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了“以铺设地下固定管道为主,在管道的适当位置安装出水口,农户在出水口连接输水带进行灌溉”的方案。工程开工后,建设资金及施工队伍由联合体自行筹措和组织,管路开挖及安装则采取“谁受益谁投工”的方法,出水口安装位置由联合体协商确定。工程完工后,根据工程造价均分成若干股份,联合体成员按照出资多少进行股份分配。灌溉按照协商确定的灌水顺序和灌溉方式轮流进行,股东可以转让股份使用权。截至目前,五林庄村的26个水利联合体固定管路埋设工程全部完成,地下管网已覆盖了全村所有耕地和果园。

目前,五林庄村村民灌溉时,再也不用搬动机具,铺收管带,“一条管带浇满地”受到了全村百姓的青睐。村民们自豪的说:“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才使我们大事不用操心,小事有人替着操心,浇地用水简单而方便,是党和协会给大家带来了方便。”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烟台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