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印 ]
[ 打印 ]
                        农村能源生态是指农村地区运用生态学理念,因地制宜开发利用薪柴、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制沼气)、小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促进物质资源循环利用。近年来,虽然绍兴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有必要大力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以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一、绍兴市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初步成效
近年来,绍兴市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发展很快。据统计,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沼气工程近8万立方米。在养殖场(户)、养殖小区推行了“养殖—沼气—种植”生态经营的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模式,建设高效厌氧发酵沼气池40470立方米;在40多个乡镇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37100立方米,年可处理生活污水480万吨,受益农户达2万多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5.89万立方米,推广省柴灶70万户。全市农村年开发和节能折算成标准煤达3.5万吨。
(一)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显著
近几年,绍兴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积极推广沼气厌氧发酵技术,结合禽畜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以沼气为纽带建立起一批生态农业园区,形成了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等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到2008年8月底止,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总户数达到1000户,解决了建池农户的生活用能,每户每年可节约燃料开支500元;已在227个畜禽养殖场按照生态型、环保型和能源生态型等不同模式建设沼气工程,年可处理畜禽污水250万吨,年产沼气450万立方米,可解决5000多户农户的生活用能。如绍兴县福景达农业有限公司年饲养生猪1万多头,兴建了600立方米能源生态型沼气工程后,日处理猪粪污水粪150吨,厌氧发酵后产生的沼气通过管网供340户农户作生活燃料,年节能35万元,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二)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日益力口重,农村环境卫生恶化。据调查,绍兴市农村的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7000万吨,处理率不到3%,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人江河湖泊,是造成绍兴市几大水系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农村污水直排也严重威胁了农民的饮用水质量。为此,绍兴市农村能源管理部门利用厌氧发酵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活污水治理结合起来,成功地创建了两种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一种是生态公厕污水治理模式。将人畜粪便集中投放处理,所产沼气供公厕周边农户生活用能。另一种是管网集中输送污水治理模式。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3.71万立方米,建设整治示范村75个,治理农业有机废水排放企业2家,受益农户达2万户。
(三)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得到稳步提高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稳步提高的重要保证。到2007年底,全市农村已累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4.95万平方,年节标煤2.99万吨,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也已发展到3家,热水器销售门市部120多家,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二、农村能源生态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
(一)农村能源生态发展潜力分析
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绍兴市的沼气资源贮量巨大。据测算,全市的沼气贮量约为2亿方,仅人畜粪便开发量折合成标准煤,每年可达10多万吨。畜禽排泄物是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源,但也可成为开发沼气的主要原料。据了解,绍兴市规模养殖畜禽主要以猪、牛、禽类和兔为主。目前全市存栏3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猪场300家,存栏35.3万头,年产生干粪13.77万吨,尿30.7万吨,污水141.2万吨。如果用沼气厌氧发酵技术来治理农村的养殖污染,仅规模养殖畜禽,全市可建沼气池10万立方米,年可开发沼气清洁能源1000万立方米,而目前仅开发了其中的30%。从总量上看,目前,全市沼气产量450万立方米,不到可开发总量的5%。
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中只有约20%被作为农村生活燃料利用,其余大多被废弃和焚烧,造成生态及环境的破坏,其开发潜力相当大。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如果全市80%的农户都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利用面积可达到150万平方米,再加上太阳能电池、太阳能温室、太阳房等应用,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二)农村能源生态发展的制约因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开发利用农村能源上,突出存在的是忽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功效缺乏了解,仅仅停留在“省柴节煤、点灯烧饭”的层次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能源利用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改善、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农村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把农村能源开发利用作为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没有真正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列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
2、投入机制不完善。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
农业、农村基本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农村公益设施建设范畴,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尽管绍兴市各地已对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总体上看,投资渠道不稳定,投入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沼气工程后续管理存在隐患。存在两方面的隐患:一是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受到制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户家庭零星养殖的畜禽日益减少,由此带来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部分农户由于不再养殖畜禽,原已建造的沼气池因缺乏原料处在停用的状态。二是维护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完成后,日常运行维护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但现有大多数维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致使运行管理中存在安全隐患。
4、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目前,绍兴市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的推广服务组织还很不健全,沼气、太阳能技术推广的后续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县、乡(镇)两级农村能源后续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乡(镇)基层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完善机构,充实技术力量。
三、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现实意义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有利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生产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有利于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优化农村环境。
(一)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循环发展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把农村“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变成“三料”(燃料、饲料、肥料),使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农村能源工程紧密结合,达到发展清洁能源,节省燃料消费,减少污染,延长农业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经济与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实现保护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二)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当前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显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刚刚起步,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率还很低,“脏、乱、差”的状况未能彻底改变。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从治理污染人手,有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短期内、低成本改变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为农村环境整治提供有效的工程技术措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问题,使农民走向清洁、卫生、健康、文明的生活之路。
(三)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必须在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做文章。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人手,通过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壤肥力,同时也能节约化肥农药用量和能源支出,实现农业增值增效,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目的。
四、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目前,绍兴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对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已有一定认识,但要使之深入人心,还需加强宣传,以引起广泛重视。一要向领导宣传,使各级领导认识到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需要,是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二要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普及农村能源生态知识,通过典型示范户、示范村引路,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好处。三要制定和完善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优惠政策,扶大扶强绍兴市沼气、太阳能龙头企业。建议有关部门将沼气、太阳能行业的产品列入环保节能产品系列的政策扶持范围。四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当前能源形势,宣传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内容、作用及意义,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科学规划,加强有序引导。
科学规划是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要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之中。制定乡村规划时,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纳入总体规划,如适合发展户用沼气的地方,要按照“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的要求,搞好规划设计;适合发展沼气工程和秸秆气化的地方,要搞好工程选址和管道设计;农村建房时要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太阳热水器同步规划、设计,实现住宅建筑与生活污水处理和太阳热水器一体化,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发挥效益。
(三)拓宽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十分显著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益设施,也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它需要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方面共同投资,迫切需要建立以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投入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吸引外资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同时,各地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各县(市)要积极向部、省申报建设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投入。要加强部门协作,调动社会和农民群众参与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多方筹资,形成整体合力,从而整体推进规划项目的实施。
(四)注重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科技创新重点。突出解决降低沼气工程、秸秆气化工程和光伏发电工程成本问题,重点研究开发高效酌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开展深层次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的技术攻关,发展能源农业。二是要进一步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注重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组织有关专家参与技术咨询,重大工程方案的论证,项目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增强技术指导的能力,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加强后续管理,完善服务体系。
目前,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中,突出的是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要注重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把农村沼气建设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测土配方施肥、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结合起来,通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等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农业新格局,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同时,要逐步建立完善县、乡农村能源生态服务网络,支持创办沼气施工队伍、设备经营管护和技术服务等企业,积极探索后续管理模式,逐步形成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机制,将沼气、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列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的内容,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后续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确保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安全生产和长期高效。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