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文化建设的强势,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文明单位“文化带动”工程,形成了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子。该县以文明“酵母”做大农村文化“蛋糕”,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带动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2月18日上午,宁阳县伏山镇后石梁村,在村民张方岭家记者看到,一家人正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台直播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看到家里来了客人,张方岭一边忙着冲茶,一边乐呵呵地和记者唠起来:“现在的生活和过去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有了有线电视,北京的事咱立马就知道了!”
据介绍,今年以来,按照县里的安排,后石梁村和县疾控中心、县实验高中等4个文明单位结成了文明单位“文化带动”对子。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投资5万元对小广场进行改造升级,扩展面积1500平方米;投资10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新购置了农家书屋相关配套设施,配齐了各种娱乐健身器材。
以文明“酵母”做大农村文化“蛋糕”,源于这个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去年以来,宁阳县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文化建设的强势,创造性提出并实施了文明单位“文化带动”工程,形成了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子。两年来,共组织88个文明单位与32个村结成带动对子,文明单位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带动镇村投入1200多万元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批规格高、设施全、利用好、教育效果明显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村,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带动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有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文明“酵母”重在做大农村文化“蛋糕”。“文化带动”让文化元素揉进新农村建设之中,这个县在帮扶过程中围绕“六个一”的目标展开。即:帮助结对村完善一个广播电视服务网络,建设一个综合性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设一个设施完备的文化大院,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农家书屋,建立一支民间文艺表演队,实现一月放映一场电影。今年以来,在文明单位的带动下,28个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建成综合性高标准文化科技信息服务中心60多个,建成高标准文化大院30多处,小广场、小公园20多个,援助建设农家书屋50多家,挖掘整理木偶戏、柳子戏、朱氏唢呐等10多个庄户剧团。
文明“酵母”整合各种资源优势,破解了资金投入难题。农村文化发展面临资金缺、场所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在工作中这个县提出,重点帮助结对村解决文化建设中的资金不足、层次不高、设施不全等短腿,计划利用2到3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建成一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完备、带动辐射能力强的文化建设示范村、样板村,形成一批文化基础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的文化片区,实现以点带片、连片成面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在县农信社、卫生局、天和纸业公司、党校四家单位的帮扶下,宁阳镇杨庄村今年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
文明“酵母”提高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实惠。这个县坚持关注民生需求的原则,各参与单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盼望、最迫切的问题入手,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前,葛石镇西关庄村村民闲暇时,看书没地方,锻炼没场所。为改变这一状况,让群众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该村投资20多万元建设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购置了电脑10台,图书1000多册,建成了高标准的电子书屋。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泰安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