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邹城市钢山街道扎实提升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水平

发布时间:2008/12/26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邹城市钢山街道坚持“建、管、用”三措并举,三手齐抓,三手都硬,有力提升了村级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使用水平,切实让群众共享了文化发展成果。

建。该街按照党的十七大“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要求,确立了建设文化强街的战略部署,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文化设施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自2006年我市实施镇村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以来,街道累计投资近2000万元用于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截至目前,全街已完成12个村、社区的标准化文化大院建设和北关、孟庄、后八3个村居的“农家书屋”建设,另外有3个村的文化大院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将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管。街道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对文化设施进行严格管理:一是各村居至少明确1-2名责任心强、文化素质高的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二是对文化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使用档案,做好帐册和档案的管理工作,每季度核对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各种文化娱乐设施要加贴标签,大型、精密、贵重的设施要建立使用维护卡,做到物、标、卡、帐、证相符。三是对于存放投影机、电脑等贵重设施的场所,安装防盗设施,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尘、防雷”,确保设施的安全。四是对文化娱乐设施做好定期检查、维护和清洁消毒工作,并做好维修记录,建立维修档案。有效预防了文化设施的流失、损坏。

用。街道严格要求各村居文化设施按时向群众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低于20小时,同时安排专人值班,确保文体设施规范实用、安全使用,并建立使用档案,切实提高使用水平。真正实现“文体设施建是基础,管是手段,用是目的”的宗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邹城市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