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新兴蔬菜合作社,是由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新河西村村干部和部分种菜能手发起,依托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吸收213户菜农,于1998年2月成立的。合作社成立9年来,坚持正确的办社原则和办社方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社员种植效益为目的,充分发挥团体优势,从技术、信息、管理、流通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为社员服务的新途径,形成了“村两委+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既带动了农民共同致富,又推进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目前,合作社股金总额45万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10万元;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实现利润70多万元,以墩刀豆、白菜花、绿菜花、绿芦笋等为主的有机蔬菜,年产1200吨以上。基地面积达到800亩,成为有机蔬菜生产专业村,辐射带动周边村的农户达3000家,带动有机蔬菜种植面积3500亩,入股社员由当初的200余户,达到现在的654户,社员分红30余万元,集体分红40余万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审时度势,适时组建合作社
我们新河西村共有235户,803人,总耕地面积1128亩,其中土质肥沃地块800亩。1996年“村两委”同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合作,当年种植蔬菜60多亩,产品成为公司和社会的抢手货,菜农的效益成倍增长,吃上甜头。利益驱动和积极引导,到了第二年,蔬菜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200余亩,效益非常客观,菜农笑在脸上,喜在心头,可两委干部不仅笑不出来,而且急在心上。一是按照有机蔬菜的生产技术规程要求,还存有许多问题:偷施化肥、农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干部会上会下讲,24小时在地边巡查,疲惫不堪、收效不大。二是市场行情好,履行合同的义务差,有的个别菜农不尽义务,不能保护企业的利益,反之,一哄而起,推给企业,使企业措手不及。“两委”干部处在企业与菜农的夹缝中,处于两难境地。如何使蔬菜生产达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菜农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实现企业、“村两委”、菜农三者利益的有效统一、有效管理,摆在村干部的面前。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座谈、外出参观、同企业探讨、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教等方式方法,形成3点共识:1、严格按照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规程。建章立制、奖优罚劣,用“规程”促成“方圆”;2、加强菜农培训。从思想到技术、规章制度等方面强化教育培训,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3、探索建立一个联接龙头企业、菜农、村两委的服务组织,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三者利益连在一起,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在建章立制、培训菜农的基础上,1998年2月,由村两委发起,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积极支持,带头向合作社入股5000元,发动认识快、觉悟高的菜农入股200元,实行自愿入股,社员达到200余户,村集体通过自筹资金,争取上级扶持入股15万元,形成股金总额20万元,在当时区农业合作社管理中心进行登记注册,资金50万元(今年7月1日起执行的合作社法后,新兴蔬菜合作社正积极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制定了《泰山新兴蔬菜合作社章程》、《理事会职责》、《管理委员会职责》、《监事会职责》、《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民主选举生产了12人组成的合作社管理层。为有机蔬菜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为合作社又好又快地发展,打下思想和组织基础。
二、乘势而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同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对接,争取企业的支持,探索走订单的路子,做到全年的生产年初早知道,实现有的放矢地管理落实,对菜农积极采纳好的建议,做到有针对性地搞好服务。首先,从菜农中择优选拔10人组成服务队,由合作社具体管理,实行有偿服务。按照时令和蔬菜的管理需要,队伍活动统分结合。重点在六统一上做好服务,即:统一下达种植计划,做到连片发展;统一购置施用有机专用肥;统一购种、育种;统一浇水、追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重点是喷施生物制剂);统一采摘收购。其次,在村两委和龙头企业的支持帮助下,建立了农民培训学校,聘请农大、农技部门教授、专家进行技术讲座,对菜农实施“换脑”工程,在思想观念、技术管理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菜农自觉地进行有机蔬菜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自觉遵守执行合同,解决了过去村干部想管好而管不好的问题。现在,学校同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自觉的收看农经节目,形成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三是严格依照章程办事,合作社定期召开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员代表会,事关合作社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都经社员大会讨论表决。理事长每个年度向全体社员报告一次工作。充分发挥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合作社所有费用,都由监事会审计后下帐,坚持每月向社员公布一次财务情况,提高了财务透明度,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合作社成立的当年,通过年终决算,股金分红总额10万元,社员每股分红200元,村集体分红6万元。基地达到国际有机蔬菜认证质量标准,通过OFDC和DCIA双认证,2002年成为农业部首批百家合作经济组织示范点。
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大大提高了社员的积极性,激发了社员、干部求发展、快发展的欲望,增强了企业对该基地的发展信心。几年来,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合作社积极运作,将全村800亩的肥沃农田全部发展为有机蔬菜,并影响带动周边南故县、赵家庄、郑家杭、志坊等村发展有机蔬菜面积三千余亩,这些村的菜农也积极申请加入新兴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的一员。目前社员发展到654户,合作社社员连年领取200元—500元不等的分红,村集体年收益在30万元左右,不仅返还了当初入社时上级扶持资金,而且有了较多的资金积累。
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富民、富村、富财政的作用,为促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合作社与泰山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的密切合作,实现利益共享的基础上,2004年通过社员大会表决通过,由企业投资2000万元,合作社以15亩地入股,建起设备一流,集收购、加工、冷藏、储存为一体的3000吨的冷藏加工厂,形成地头工厂。投资30万元硬化道路2.5公里。2005年投资10万元,为村民安装有线电视,2006年先后投资15万元使村内主要干道安装路灯,得到亮化,70%的户使用上沼气。实现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邻里和睦、村容村风焕然一新,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合作社理事长李延岭在2004年被评为市级劳摸,我村在2006年度,被评为全区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
三、在发展中完善,保证合作社健康发展
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使农民真正有了自己的生产经营组织,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其合法权益得到了切实保证,并替村两委分了忧,解了难,显示了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工作实践中,“村两委”干部部分选入合作社组织中任职,或多或少地存有包办或代替合作社工作,出现“村两委”工作同合作社工作扯皮问题。为此村两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村两委的领导与合作社自主经营结合起来,坚持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强调村两委对合作社的管理主要是思想引导,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村两委也从过去繁杂的事务圈子里走出来,集中精力抓大事谋发展,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合作社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对合作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挑剔指责,不过多干预,避免了相互扯皮问题,促进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理顺了合作社生产与管理的关系。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办的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在支部、村委的监督下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实行财务公开,定期公布帐目,严把供应销售关,明确目标责任,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同时合作社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下,按照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法经营,确保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合作社成立以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以上,有相当部分社员年收入过万元,农民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
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如目前人均分地,分散到户经营土地与企业要求集约化大农场经营的矛盾,也就是如何破解土地流转的难题,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还需长抓不懈,努力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也盼望上级有一个明确的机构,指导协调、服务于合作社,为其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泰安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