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城厢街道办事处东关村现有1050户, 2560人,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党员126人,2007年,东关村集体收入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近年来,东关村两委不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东关村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明村、烟台市文明单位和烟台市安全文明村等荣誉称号,东关村文化大院被评为烟台市优秀文化大院。
一、注重夯实基础,抓好群众文化阵地建设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干部群众期盼有固定的场所来进行学习和娱乐。为此,村党委决定建设完善村文化大院,积极抢占思想文化阵地,为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是健全文化设施。东关村先后投资78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430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的村文化大院,大院内分别设置了可容纳400多人的培训教室、可容纳150多人的党员活动室以及党委会议室、老年人活动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微机培训教室等,各个教室、活动室内桌椅齐全,各种文化宣传刊板悬挂上墙,各种活动设施齐全。二是完善文化网络。在村中设置了3处宣传栏和公开栏,在村文化大院内设置了科普宣传栏、村务政务公开栏、时事宣传栏,定期及时更换内容、按时张榜公布村里的村务政务,接受群众监督;在培训教室和党员活动室内安装了两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收视系统及背投电视、电脑、功放音像设备。三是打造文化广场。在村主要位置规划设立了友谊文化广场和玉岱文化广场,广场上安装了10多套健身器材和篮球架、大理石凳、路灯等设施,环境美观洁净,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场所。四是充实文化队伍。村里成立了由100多人组成的秧歌队、军乐队、腰鼓队、锣鼓队等文化表演队伍,并投资购置了表演服装、锣鼓、乐器、黑驴旱船、腰鼓等演出道具,每逢重大节日和活动,文化宣传队都在市区和村里的主要街道上进行表演,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五是加强日常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文化大院的日常管理,定期打扫卫生和进行设施维护。同时,制定完善了学习制度、课堂纪律、活动规则等,并与负责教育的有关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量化考评奖惩。六是拓宽共建平台。东关村同莱阳师范等单位开展了联手共建活动,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文化交流和文明共建,先后举办了联谊会、微机培训、规范化管理、经验座谈等活动,促进了该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二、注重培训提高,抓好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塑造一代新型农民。文化大院建成以后,他们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使村庄文化从简单的娱乐型向集教育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综合型延伸。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他们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培训教室、会议室等设施,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大会,通过聘请党校教师讲课、聘请司法干部讲政策法律和案例、集中学习党的理论、观看革命题材影视片及先进典型专题片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群众思想道德教育上,坚持以家庭为突破口,以“孝道”为联结点,持续开展“尊老敬老养老”活动,推动了全村伦理道德建设;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妯娌”及“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家庭”、“新风模范户”等评选活动,全村文明家庭占总户数的92%以上,培育出了“村民诚实守信、邻里团结和睦、子女尊老敬老、干群融洽奋进”的村风民风。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每逢重大节日,东关村通过组织文艺汇演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自娱自乐,组织开展吕剧京剧清唱、露天舞会、秧歌比赛、小品等文化活动。特别是夏季晚上,文化大院真正成为群众的舞台,上演村民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先进人物事迹、民主法制建设以及计划生育、婆媳关系、邻里关系、赡养老人等教育内容搬上舞台,村民既当演员,又当观众。仅在去年,就组织各种娱乐活动50余次。另外,村两委先后聘请市文化馆、京剧团的专业人员进村举办秧歌、吕剧培训班,培养了以党员、团员、青年、民兵为主体的60多名文艺骨干。
三是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目前,东关村的农家书屋藏书10000多册,定期对村民开放;村里的科普宣传栏每月更新科技文化知识,方便群众掌握运用。他们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在全村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根据形势需要,统一制定读书计划,每月向村民公布读书要目,确定学习内容,把读书学习与村民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根据每一阶段的内容,及时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经验交流会活动,进一步深化读书的内容。同时,要求村干部党员在读书活动中,带头读书,带头写笔记,带头参加一系列读书活动。今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他们组织了“说说身边的变化”演讲比赛,让干部群众联系实际,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收效明显。
四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针对广大群众越来越强烈的健身欲望,他们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确保“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每年都精心组织开展乒乓球、拔河和篮球等比赛,民兵、妇女等群团组织还分别开展了交谊舞、健身操等活动。同时,通过举办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的开展,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思想文化阵地被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牢牢占领。
三、注重辐射带动,努力弘扬社会正气
文化大院作为深化农村文化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满足了农民求知、求乐的需求,为群众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场所,也进一步推进了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农家书屋的建立,增加了农民的学习机会,利用读书看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东关人的一种新时尚,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发生了变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重视知识,重视科技,重视文化,成为东关村群众一个明显特点。现在探亲访友,送上两本好书,在东关村已成为时尚。
(二)群众的致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文化大院的建立,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通过在文化大院学习农业新知识和致富信息的机会多了,速度快了,由此,带动农民学科技、奔富裕的热情空前高涨。去年以来,该村群众通过文化大院的各类讲座培训以及利用读书看报等契机,新上致富项目达30多个。
(三)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文化大院的建立,最大程度也发挥了它的宣传教育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增强了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找到了化解农村多种矛盾的有效方式。过去的偷盗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乱纪现象早已绝迹,好村民、好婆婆、好媳妇层出不穷。由于农民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渠道拓宽了,同干部交流多了,理解也多了,密切了干群关系,缓和了农村矛盾,弘扬了社会正气。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莱阳市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