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关于蓬莱市发展“一村一品”的调查

发布时间:2008/06/02
来源:农经司
[ 打印 ]
 

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发展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发展更具特色。

现在所提倡的“一村一品”是一个相对的说法,并非要求一个村只能有一个产品,所谓的“村”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可以是一个村或者几个村,也可以是一个镇(街道)或者几个镇(街道)。所以,发展“一村一品”强调的是一个村至少应该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并着重开发生产这种产品,进而形成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蓬莱市“一村一品”工作现状

蓬莱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位于北纬39°25′~37°25,东经120°35′~121°08′之间,东西长50.25公里,南北宽46.2公里,北部濒临渤海、黄海与长岛相对,东临福山,南接栖霞,西靠龙口。全市7镇5个街道办事处,584个行政村,45.2万人口。目前,蓬莱市 “一村一品”工作涉及2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0个行政村。

二、“一村一品”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蓬莱市的“一村一品”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认识不到位,目标任务不明确,扶持政策不完善;生产结构趋同,缺乏整体规划和技术知道;分工不合理,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等,具体情况如下:

1、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是目前“一村一品” 项目的发展现状

虽然有葡萄长廊、民和牧业等“一村一品”亮点工程,但是绝大多数农户、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对接都处于自发状态——自产自销,这必然导致生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状况;其次,多数农产品的加工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户与加工、销售企业没有行之有效的合作,换言之农户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就发展“一村一品”这个“品”达成有效的协议,以促进“一村一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资金问题是发展“一村一品” 的最大困难

推行“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但是,就目前农村的情况而言,发展“一村一品”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比如,北沟镇闫家村盛产大樱桃,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建设大樱桃批发市场和气调库,再加上村里的交通状况比较差,以至每到大樱桃成熟季节,果农只能分散地将自家的樱桃摆到崎岖的山路边跟来收购樱桃的商贩讨价还价。这就造成了这种局面:大樱桃的种植户不仅要栽培樱桃还要找市场买樱桃,而且由于樱桃无法就地冷藏或者进行深加工,很多收购的商贩故意压低价格,果农却无能为力。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农村扶持力度,但就全市总体情况而言,各类涉农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发展“一村一品”的瓶颈因素。

3、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经营管理跟不上是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传统务农思想比较严重,接受农业新技术的意识薄弱、接受能力相对有限,而要真正搞好“一村一品”,必须培育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市场信息不灵是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民市场信息不灵,盲目生产多;且产业效益低、生产发展不平衡。我市的各镇、街道均存在一村多业、一村无业、产业时大时小等不规范现象,许多农户缺乏远见,看当年市场上啥贵啥好卖,明年就种啥养啥,结果是一哄而起,冲击了市场,买不出价钱;下一年又一哄而下,导致市场上产品供应再次出现匮乏。

三、今后发展“一村一品”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推进地方主导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从某种意义上行说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要充分认识发展“一村一品”对“三农”发展的推动作用和意义,切实把“一村一品”工作落到实处。

2、明确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07]2号)中明确指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园艺业、特种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2)《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07]2号)中明确指出,经过努力,力争“十一五”期末达到以下目标:

  ——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数量有明显扩大,从事一村一品的农户数量有大幅度增加,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从一村一品发展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一村一品所在村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

  ——主导产品档次提升。一村一品的村,食用农产品要按照标准化要求,全部实现无公害生产,其中30%以上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主导产品注明商标,实现品牌化生产。

  ——主导产业更加凸显。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更加明晰,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明显提高。

(3)《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一村一品发展的指导意见》(烟政发[2007]120号)指出:通过5年的努力,全烟台市“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4000个,专业乡镇达到100个;培植过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个;培创国家、省名牌40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以及国际质量标准认证的农产品要达到60%以上;“一村一品”所在村农民年人均收入增幅要高于所在乡镇2个百分点以上。

3、完善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为确保“一村一品”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一村一品办公室,明确分管部门和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理,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认清发展优势,明确产业定位,搞好规划布局

发展一村一品是一项长期任务。蓬莱市应该加强对一村一品发展现状的统计调查,摸清底数,为指导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认真研究本地资源、区位和布局特点,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市场需求规律,找准产业和产品发展的切入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加强宏观指导。

(三)加大科技兴农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的本领和技能

科技是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支撑。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发展一村一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要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加快消化、吸收和改良;要加强技术推广,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农村人才是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要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适应市场竞争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加快培育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民从事主导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此外,还要分期分批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种养能人等到相应的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和学习,通过能人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参与“一村一品”的发展。

(四)抓好典型示范,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

对于蓬莱市而言,发展一村一品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根据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一村一品”的成功经验,在“一村一品”的发展上,要试点先行,通过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从2006年起,我市就有2个镇、2个街道的10个村子成功参与了“一村一品”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目前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辐射带动周边镇(街道)的其他村积极参与到“一村一品”中来,发展一批产业、富裕全市群众、壮大地方财力。

(五)政府要强化服务职能,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并且充分发挥市场引导和调节作用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的引领、服务、宏观调控等职能,为发展“一村一品”搞好服务。首先,要切实制定并贯彻执行各种资金和技术扶持政策,创造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一村一品”名牌,培育壮大一批“一村一品”龙头企业。其次,要积极搞好信息服务。加强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农户,同积极搞好“电子务农”等信息服务。再次,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换言之就是在发展“一村一品”的过程中,政府要积极引导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避免农民与市场自发对接,使农民能够专心生产。最后,政府抓好招“一村一品”商引资工作。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近期可建的思路,在充分摸底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批“一村一品”亮点项目行推介洽谈。利用我市各级政府搭建好的招商引资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客商进行推介,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蓬发展“一村一品”。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烟台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