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禹城发展经济重生态文明建设

2008/05/30 农经司
 

近年来,禹城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精心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去年底,禹城市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改善农村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广泛开展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沙治碱、平原绿化和水土保持等活动。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养殖业相结合,突出品种改良、饲草开发、规模饲养、加工销售4项重点,秸秆通过“过腹还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达到了1.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以上,农民年增加收入1.2亿元。同时,把治沙治碱与林网建设相结合,高标准实施了平原林网工程建设,完成了沙区综合治理、绿色通道、速生丰产林、农田林网、围村林和禹西生态观光农业园等“六大工程”,建成了总面积达10余万亩的风景林、防风固沙林和万亩护岸林等“八大亮点”。禹西生态观光农业园经过治沙治碱后,大搞台田和水面建设,已成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山东省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市村镇、市区和街道绿化率达分别达到了38%、40%和100%。
  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对上游水源区实行监管,使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到了100%。现已建设的库容量达1100多万立方米的李三尖水库,即将成为禹城市的第二水源。同时,开展工业污染集中整治活动,对全市重点污染企业实施了“一控双达标”的再提高工程,投资1亿多元完善了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并为全部排污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装置,实施全天候监控。投资5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日处理污水达5万吨。为全面根治大气污染,还市民一片蓝天,拆除了高污染锅炉,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了85%。
  以循环经济为经济发展主流模式,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以企业、产业和园区为载体,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构筑起了三大循环体系。全市企业通过创新工艺流程,建成了20多家内部循环型企业,形成了玉米(芯)、大豆、木材深加工等三大生态产业链。同时,以创建生态园区为目标,让高新区内的企业废物、资源、能源循环利用。贺友集团利用砂光粉回收再利用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木粉,用于纤维干燥和热压用热能,每年增加效益1400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德州市发改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