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萧县农业支柱产业撑鼓农民“腰包”

发布时间:2008/05/1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萧县突出产业政策、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三个导向”,立足实际,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提高粮食品质、稳定粮食总产基础上,育龙头、建基地、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倾力培育水果、蔬菜、畜牧、棉花等最具本地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并使之壮大为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去年,萧县水果、蔬菜、畜牧、棉花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的60%以上,农民纯收入的近一半来自这些产业。

近年来,萧县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组织,通过提供资金、技术、政策倾斜,着力打造牵动力强的“航空母舰”,利用熙可安粮公司、新锦丰集团、步强饲料、皖王集团、园艺总场等龙头企业的带动延伸产业链条。该县借助古井双喜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萧县庄园葡萄酒公司等龙头企业,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提供资金、苗木技术,在白土、刘套、杨楼等乡镇建立了优质葡萄生产基地10000多亩。几年来,在该县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县葡萄种植面积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不足万亩发展到近10万亩。一大批诸如“美国红提、黑提、巴柯”等新品种在萧县落户。几年来,萧县依托龙头企业,先后建成了万亩芦笋基地、万亩黄桃基地、10万亩干杂果基地等相关基地40多个,并带动了全县养殖业遍地开花。

萧县还在农产品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了龙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黄口农贸市场、赵庄蔬菜批发市场、黄河故道水果批发市场等30多家大中型自由贸易市场,拉动了全县水果、蔬菜等基地的发展,涌现出孙圩孜胡萝卜、马井韭菜等四大蔬菜基地和帽山、杜集、闫店等五大棚菜区及沿黄河故道周围40万亩水果基地。在几大轧花厂及棉花专业合作社带动下,萧县棉花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左右,棉花产业产值每年都达2亿多元。这个县还发挥八公里、永堌、酒店、黄口、张庄寨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用,通过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促进农业支柱产业向特色科技型发展。黄河故道园艺场与外商合作,采用国际先进模式,一次性高接成水晶梨,目前水晶梨全部出口国外,推动了水果产业升级改造。

萧县把“小能人”视为带富一方的“小龙头”、“小巨人”。圣泉乡郑腰庄村庄郑安新成功培育出“萧国圣桃”新品种,亩均收入万元以上,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晚熟桃1万多亩,全县2000多名小能人各显神通,一户连一村,一村带多村,特种种植、特种养殖呈现勃勃生机,支柱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安徽省萧县发改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