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萧县农技推广每年增收4亿多元

发布时间:2008/05/14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萧县不断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以网络为基础,加大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转化力度,使全县每年推广的十余项新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切实发挥作用。据统计,目前,农技推广每年为农增加收入4亿多元,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已达到50%以上。

萧县是农业大县,为使先进的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近年来,萧县不断加大农技推广的建设力度,先后投资一百多万元,添置了先进的检测、实验等农技推广仪器设备,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完善了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23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为依托,700多个村级农技服务点为纽带的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全县专职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发展到200多人,村级兼职农技员2000多人,科技示范户近3000个,各种农业专业协会近300个,其中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农艺师达80多人。

萧县重视农业先进技术的培训推广,通过技术咨询、科技赶集、送科技下乡、散发明白纸等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并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网络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技术培训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做到一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户都有科技明白纸,使萧县科技入户工程跨入全国样板县行列,每年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去年以来,萧县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数达20多万人次,2000多名农民兼职技术员拿到了县政府颁发的“绿色证书”,涌现出“萧国圣桃”培育带头人郑安新、葡萄新品种发明大王吴光明、靠辣椒制种带领农民发家致富的村干部张传锋等一大批一专多能的乡土技术人才。

萧县还在良种法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上狠下功夫。农技推广部门根据该县的土壤特点,在全县集中推广地膜覆盖的“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十余项新技术,使小麦天敌预测利用技术、葡萄标准化栽培等十余项新技术、新成果在当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中“种子工程”的实施,使全县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每年可增加效益1亿多元。全县自繁自育的辣椒制种,远销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每年创外汇400多万美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安徽省萧县发改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