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是内蒙、辽宁、河北三省区交界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呈芭蕉叶状,全境属半山丘陵区,山地占48.4%,丘陵地占40.4%,平川地占11.2%,总体呈现“五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特征,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45万亩,保灌面积40万亩,林地285万亩,森林覆盖率44%。全县辖13个乡镇、329个村、14.9万户、60万口人,其中农户13.2万户,农业人口53万人,是自治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6.3亿元,财政收入3.5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0元。宁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常抓不懈,强力推进,使蔬菜产业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格局,菜篮子工程在宁城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2002—2007年蔬菜产业逐年壮大
宁城县蔬菜产业始于1996年,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蔬菜种植面积11.2万亩,总产蔬菜20.6万吨,到2007年全县蔬菜面积发展到20.4万亩,五年增加了1.8倍,总产蔬菜80多万吨,产量增加4倍。尤其是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县总面积达到10.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9万亩,冷棚3.4万亩,食用菌2500万袋,总产蔬菜55万吨,总产值8.08亿元,纯收入6.22亿元,仅设施农业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1243元,占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全县基本形成了日光温室、冷棚、露地蔬菜相互补充,平川、丘陵、山区同步发展的生产格局。露地蔬菜和冷棚蔬菜主要以平川区为主,主要栽培叶菜类和果菜类。日光温室主要以平地和丘陵区为主,主要栽培果菜类,少部分为叶菜类。食用菌生产分布在山区,以生产滑子菇为主,少部分生产香菇、鸡腿菇等。
二、蔬菜生产效益显著
去冬今春以来,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一段时间以来,尖椒每公斤6.8元左右,每100延长米温室收入高的达2万元以上,中等收入1.5~1.6万元,最低收入1.2~1.3万元;西红柿每公斤3.0元,每100延长米温室收入2.3~2.4万元,最低收入1.4~1.5万元;黄瓜每公斤3.2元,每100延长米温室最高收入2.4~2.5万元,中等收入2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多收入3000~5000元。同时通过我们多年的跟踪调查,种植一亩日光温室相当于20~30亩水浇地玉米,种植一亩冷棚相当于5~10亩水浇地玉米,一亩露地蔬菜相当于2~3亩水浇地玉米。
三、2002年以来宁城县在发展蔬菜产业中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实地参观、培训和算效益帐解决认识问题。发展初期县乡两级政府多次组织领导干部和农民到山东寿光、辽宁凌原等地参观考察。解决领导干部和农民的认识问题,现在广大农民尤其是老棚区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特别高,土地调整等难题都能得到顺利解决。
二是通过上级扶、财政补、银行贷、群众筹等措施解决资金问题。2007年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500万元,同时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500万元,共计1000万元用于支持设施农业。对于完成300-1000亩温室小区的,在墙体建设、租地费用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对新建300亩以上规模小区的,县政府每年对乡镇政府和乡镇主要负责人颁发4-12万元奖金。
三是通过外面学、县外聘、农业部门加强服务等措施解决技术指导问题。目前,县乡两级有从事蔬菜及与蔬菜有关的技术人员100人,有农民技术骨干和乡土拔尖人才近千人,有3万多农户基本掌握了日光温室、冷棚和食用菌生产技术。同时,在设施农业生产中,普遍推广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建造、优良品种、嫁接、大垄高台栽培、全膜覆盖膜下微灌、CO2气肥、平衡施肥、黄瓜的四段变温管理、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灾害性天气预防及大棚增温等先进技术,为设施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利保障。2007年宁城县日光温室平均每亩纯收入2.3万元,最高的达到3万多元,棚户人均纯收入5500-8000元,冷棚平均每亩纯收入6000元,棚户人均纯收入1500元左右。
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和引导当地能人办企业、建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目前全县蔬菜加工保鲜企业已达到5家,专业市场8处,蔬菜合作经济组织26家,蔬菜经纪人500多人,带动了宁城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07年9月份,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先生一行来宁城考查,签署了场地挂钩协议,为宁城县蔬菜大批量进入北京市场打开了通道。
五是通过建设园区和规模型小区,解决了集约化发展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宁城县设施农业形成了规模优势,也创出了享誉大江南北的基地品牌,如大双庙黄瓜、一肯中尖椒、兴隆街韭菜、大城子冷棚甜椒等。2005年以来宁城县设施农业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增长,计划到2010年达到18万亩以上。现已建成天义镇巴林村高标准温室园区、必斯营子乡东五家村设施农业园区、大城子镇下五家村“四新”日光温室园区。现在正在建设大双庙镇一肯中村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小城子镇宁中村600亩温室小区、三座店乡小塘村、五化镇哈叭气村300亩以上温室小区。天义镇党委、政府在总结巴林村蔬菜园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长丰蔬菜有限公司规划建设了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45万亩,涉及七个行政村。第一期工程占地面积302亩,投资500余万元,现已投入使用,形成了集日光温室与冷棚于一体的冷暖搭配种植模式,其中日光温室64座,冷棚64座,年实现利润350万元。该园区达到了“四新”标准:即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材料。整个园区全部采用自动卷帘机、CO2气肥(每个日光温室内建沼气池一处)、防寒毡等国内先进技术。第二期工程已于07年10月份开始施工,大棚占地面积1046亩,计划到2010年实现规划目标。
四、蔬菜产品销售顺畅
宁城县的蔬菜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周年生产,除了满足当地城乡居民所需外还销往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等地。日光温室黄瓜上市时间长达6个月,从1月份到6月份;温室尖椒、角瓜、豆角上市时间长达5个月,从2月份到6月份;温室西红柿上市时间长达5个月,从2月份到6月份。冷棚蔬菜供应从6月份到10月份。露地蔬菜供应从6月份到10月份,主要以叶菜类和茄果类为主。外地菜在宁城县所占份额比较小,旺季时只占15%左右,淡季时占25%左右,主要是蒜苔、苦苣、西兰花、苦瓜等特菜。
五、蔬菜基地生产中应加强的配套政策
2007年,国家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自治区政府对赤峰市设施农业扶持资金由1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市县乡也都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是随着生产投入品及建棚物资的涨价,蔬菜生产投入明显增加,同时农民还要面对蔬菜市场价格的起伏,如何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蔬菜产业,我们认为:
一是继续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基础上,和玉米、小麦、水稻一样应予以良种补贴,因为蔬菜种子价格比粮食种子价格要高得多,农民承担的风险更大。
二是建议上级加大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扶持力度,目前宁城县现有的几处蔬菜批发市场硬件投入不足,功能不健全,急需资金扶持。
三是加大对加工型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宁城县蔬菜的加工率不足5%,扶持加工企业,扩大加工比重对延产业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随着蔬菜产业园区化发展的趋势,对科技园区加大政策性补贴力度。
五是加大农业执法的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价格管理,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菜农的利益。
六是加强对县乡科技人员及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普及率。
七是鼓励科技人员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对新品种的试验示范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八是做好信息网络化服务,给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产前、产中、产后信息。
九是对发展设施蔬菜生产的农户对其生产设施上级给予保险补贴,以降低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十是建议交通部门加强与区内各盟市,区外重点城市的沟通与合作,尽快开通绿色通道,保障蔬菜运销畅通无阻。
六、乡镇政府和中介组织在蔬菜基地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一是发展蔬菜产业离不开当地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中介组织。乡镇、村在发展蔬菜产业,宣传发动,调整土地等过程中起到了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法替代的作用,要规模发展,实施集约化经营必须得依靠乡镇、村去实施;二是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蔬菜产业发展中起到外联市场,内联基地的作用,应大力发展壮大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强市场软硬件建设,目前的市场建设还很不完善,现在只是给农民提供了一个交易场所,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发展蔬菜加工业。
七、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蔬菜安全质量
近年来,宁城县加大了对标准化生产经营的专项推进力度,成立了有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组织,下发了《宁城县无公害蔬菜产销实施意见》。县政府还下发了《关于严禁在蔬菜等作物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通知》、《宁城县无公害蔬菜基地管理办法》、《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等管理性文件。2003年8月,宁城县被国家农业部列为第二批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并于2005年5月通过国家农业部验收。目前,宁城县142万亩耕地已获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其中蔬菜面积20.4万亩,13个乡镇全部获北京市蔬菜市场“准入证”,有近30种产品经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特别是北京新发地市场在宁城县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后,我们进一步加强管理,指导广大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蔬菜质量大幅度提高,产品完全符合北京市场准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宁城县蔬菜安全质量水平,在做好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对宁城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资金扶持,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定期对宁城县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向市场和消费者提供无公害农产品;二是要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业务熟练、执法严明的农产品检验检测和监管队伍;三是要重点在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或重点乡镇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配备专兼职检测人员,做到质量不达标的农产品不出市场、不出县,真正打造宁城知名蔬菜品牌。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内蒙古宁城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