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农村改革

邹城市香城镇经济发展念好“三字经”

发布时间:2008/05/0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邹城市香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扩规模、抓整合、广招商、搭平台、建基地、强生态、富农民、提品味”,念好新农村建设“三字经”,力促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规模  把加快优势企业规模扩张作为壮大财政实力,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出台激励企业加快膨胀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目前已具有一定规模的邹城市龙海花生制品有限公司进行重点培植,一方面帮助企业尽快拿到食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取得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各项扶持资金,帮助其寻求合作伙伴,搞好技改,强化管理,扩大规模,使之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

抓整合  去年该镇成功将南羊皮7家采石场整合成为一家,通过整合达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效果。目前,该镇的花生米收购、加工企业,均属于粗放型,效益不明显,利润不可观。为了使这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年该镇将进一步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引导小企业面向大的市场开展如资金、技术方面的合作,并在土地利用等方面予以倾斜,真正把小企业扶持成大企业。

广招商  充分利用劳动力、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借助村村通油路、京福高速公路峄山出口连接线等交通优势,重点在花生、大枣、杏、食用菌、农副产品深加工、石材开采等项目上,采取以商招商、依托现有企业招商等形式,进行广招商,招大商,搞好对接,实现双赢。

搭平台  京福高速公路峄山出口连接线的建成通车,使该镇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紧靠京福高速公路东4平方公里,村庄稀少,土地瘠薄,且当地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小。无论从交通上来讲,还是从水电上来讲,该地区比较适宜建设产业园区。春节前后,在邹城市委研究室的帮助下,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初步规划,形成了《关于规划建设邹城经济开发区香城产业园区的建议》,上报邹城市委市政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结合当前土地政策,对园区建设的可行性,该镇将再作进一步论证和实施。

建基地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结构上求优化,在规模上求发展。在尊重群众种植习惯的前提下,通过算对比账、示范带动、政策扶持等形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实际,明确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重点,推进“一村一品”工程进度,打造特色品牌。在继续巩固壮大原有大枣、凯特杏、花生、食用菌等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加快大樱桃、苹果、香瓜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对这些优势产业逐步推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形成市场连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条,通过3--5年的努力,建设成具有香城特色的七大农业产业基地。

强生态  按照邹城市委市政府加快“生态邹东”建设的整体布署,加快推进“生态香城”建设。重点在荒山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把荒山绿化当作一项产业来抓,作为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后世的事业来做。坚持“封、造、管”并重的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林权改制,推行大户承包、工程造林等,完善林木管护机制,力争完成8000亩的封山育林、5000亩的荒山造林,使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继续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洪山流域土地、王村大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加快土地复垦进度,修筑拦水坝,兴修生产路,实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力发展以五宝庵流域为中心的生态旅游业。积极规划和申报省级五宝庵自然保护区、莲子山自然保护区,申报省级五宝庵森林公园和植物公园,申报省级莫亭水库湿地公园和马河水库上游湿地公园,形成五宝庵-莫亭水库-杏园-大樱桃园等“农家乐”生态旅游线路。

富农民  强化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科技培训、科技示范等有效形式,进一步解放群众思想,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重点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土专家”。推广农业机械化、“配方施肥”、“控施肥”和“覆膜”、“果树套袋”等实用技术,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品质优良、稳定高产的新品种,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提品味  将经营城镇的理念贯穿于城镇建设的全过程,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总体上是镇域规划“一带”、“八区”道路。 “一带”是邹王公路沿街门头的经济发展带。“八区”:一是以镇办公场所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二是以香城信用社、香城百货大楼为中心的金融商贸区;三是以香城中学和新建卫生院为中心的文教卫生服务区;四是以张马两家市场为主的私营经济发展区;五是镇门前右侧至滑将河的休闲文化活动观光区;六是府前路左侧至香莫路、防汛路两侧的集贸市场开发区;七是以京福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为主的工业园区;八是香城、张马、程北、崔唐建设住宅区。同时,确定十二个管区驻地村庄为中心村,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全面发展。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邹城市发改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