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11年煤电油气迎峰度冬

2011年陕西省天然气迎峰度冬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04/23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2011年冬季陕西省出现了持续强降温天气,天然气保供任务十分艰巨。按照国家“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的总体要求,陕西省明确责任分工,在中石油的大力支持和全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加强了对天然气的调度、管理与协调工作,基本保障了天然气安全平稳供应。

一、用气结构及主要特点

(一)用气结构

2011年陕西省总用气量36亿立方米,其中由省天然气股份公司靖西线系统供气25.2亿立方米,中石油直供用户7.3亿立方米,榆林市居民用气3.5亿立方米。全省用气结构为:居民53.6%,加气站17.4%,工业和化肥28.9%。其中,冬季采暖期用气占全年用气比例的60%,采暖期用户结构为:居民75.5%,加气站13.2%,工业11.3%

(二)主要特点

1、靖西一、二线长期满负荷运行。靖西一、二线是陕西省除榆林地区外的主要供气气源,两条线设计最大日输气能力1140万立方米/日,今冬实际最大输气量达1176万立方米/日,日均1112万立方米/日,超出1140万立方米/日的天数达54天。

2、西气东输二线实施应急供气。经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积极衔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从2011121日起由西二线高陵分输压气站向陕西省应急供气,使陕西省各类天然气用户的冬季用气需求得到了基本保障。

二、采暖季实际供气及同比情况

采暖期(20111115日至2012315日)陕西省靖西线系统累计供气14.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2.5亿立方米,增长20.9%;日最高销气量1323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188万立方米,增长16.7%;日均1173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加202万立方米,增长20.8%,全省共减限工业生产用气约1600万方,使全省居民生活用气得到保障,实现了冬季安全平稳供气。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天然气工作会议后,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认真分析冬季供需形势,了解各地市供需情况及调峰措施,安排部署迎峰度冬的各项工作。为满足冬季高峰用气需求,陕西省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      积极落实气源气量

由于受陕西省靖西线系统输气能力的限制,长庆油田的气量不能满足陕西省冬季用气需求,需西气东输二线补充供应。通过与中石油有关方面积极衔接,在上年冬季西二线为陕西省供气的基础上,本采暖期西二线给陕西省供气1亿立方米,日最大供气量达到17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陕西省供气紧张的局面。  

(二)完善调峰设施

为提高冬季供气能力,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现有的靖西一、二线压气站压缩机组进行了改造,使靖西线日最高输气量达到1176万方,超出原设计能力36万立方米。为切实解决靖西一、二线供气能力与冬季高峰缺口较大的突出问题,20112月起陕西省启动了靖西三线工程前期工作,并于11月取得了国家能源局的“路条”,该管道建成后将彻底解决陕西省供气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省发改委已督促省内各大中城市尽快建设LNG接收装置,利用好陕西省现有LNG应急调峰液化站的调峰能力。

(三)强化监测调度

省发改委积极与省天然气股份公司、长庆油田等资源供需单位做好衔接协调,按照全省天然气供应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减限工业、错峰供气等措施,督促各市县天然气公司立足大局做好错峰填谷调度管理,优先保障居民的用气需求。省天然气股份公司通过与上、下游单位加强沟通与协调,建立了有效联动机制,采取了让工业、化肥生产等用气大户在用气高峰期安排生产设备检修或减量生产,天然气加气站用户实施错峰供气等有效措施,实现了全省冬季高峰期安全平稳供气。

(四)做好需求侧管理

随着陕西省“气化陕西”工程的顺利推进,用气量和覆盖区域不断扩大。省发改委通过培育天然气利用项目、引导用户合理用气等方式不断强化需求侧管理,保障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遵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拓展天然气用气领域,改善工业加热类用气工艺、发展天然气鼓励类项目和分布式能源,落实煤化工项目的气量和气源节点,实现项目配气需求。

另外,针对天然气消费的季节特点,省发改委还研究论证了建设天然气调峰和煤层气调峰项目,增强冬季用气高峰时段的调峰能力,切实保障大中城市冬季用气。

(陕西省发改委供稿)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