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潍坊:山青树绿林农富

发布时间:2013/09/10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长期以来,产权不明晰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开启山区、林区民富林兴的“金钥匙”在哪?如何突破旧的林业制度樊篱,寻求新的发展?2009年以来,为焕发山区的活力,激活林区的生机,潍坊市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场确权到户、盘活林地的“绿色变革”在潍坊山区呈星火燎原之势蔓延开来,开启了广大山区民富林兴的“希望之门”。
   
改革顺民心 林地全覆盖

91,在临朐县寺头镇的相亮山楂专业合作社,社员许光亭掩饰不住自己的喜悦,激动地说:“去年我自己的5亩山楂共收获15000,收入23000,比往年翻了一番,这是俺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多亏了林业专业合作社。”

2009,潍坊市集体林权改革试点率先在临朐县、高密市开展,两个试点县市先行先试,进展顺利,当年年底前即完成了以明晰产权、明确经营主体、确权发证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任务,受到了群众的认可。尤其是临朐县通过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使林业经济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森林资源资产化,激活了林业生产要素,促进了林农增收。林地、林木价值倍增,林农切实得到了实惠。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社区白庙子村农民李宪辉在杜仲林里养殖金蝉,获利颇丰,他又培育了近十万棵杜仲树苗,向村民传授技术,共同发家致富。他说:“林改之后‘集体公益林’成了‘自家收益林’,以前只能看不能用的林子如今真的成了‘绿色银行’。”

林权制度改革五年来,潍坊市基本建立起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多种经营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结合的林业管理体制。全市共签订林地林木承包合同5.4万份,完成外业勘界6.5万宗地,面积214.2万亩,合同签订率、外业勘界率均达到100%;发放林权证4.7万本,发证面积214.2万亩,发证率达到100%
   
配套跟进快 林业大发展

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主体改革任务确立后,潍坊市全力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构建起现代林业产权管理制度,有力促进了林业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建立了9处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搭建了为民服务平台。  

——研究开发适应林业生产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市林业局与中国人民银行潍坊市中心支行联合制定下发了《潍坊市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实施办法》,在推动昌乐县和临朐县开展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规范、科学、便捷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目前,全市已办理林权抵押贷款81,贷款金额2200万元,有效地促进了全市集体林权流转,推动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化的转移,激发了林业生产的活力。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风生水起,向着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378个林业专业合作社,其中省级示范社21,启动评选了市级示范社50,23家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入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的建立,加快了“数字林业”的发展步伐。其中,坊子、寿光和诸城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基础上,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技术攻坚小组,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把林改宗地GPS线形数据准确导入GIS影像图,完成GIS电子地图的制作,做到图、表、证一致,实现林权信息直观管理和监控,为科学决策、经营管理林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全市林地“一张图”建设基本完成,为促进我市林业向“数字林业”、“智慧林业”转变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造林事业兴 林农受益多

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保证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改革伊始,潍坊市就确立了严格的实施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坚持改革与稳定并重,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依法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坚持依法改革,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正是有了这样铁的原则,全市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有了今天的规范有序,得到了群众的拥护,换来了群众的满意。安丘市郚山镇征得群众同意后,对不适宜个人经营的五龙山进行整体租赁,吸引了旅日华侨曹树先前来投资开发。现在山上栽植了红叶、芙蓉等树木20万株,绿化荒山2000多亩,使五龙山森林覆盖率由原先的40%提高到现在的92%

潍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林农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林业发展潜力迅速释放,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林改使山区农民尝到了靠山兴家、靠林创业的甜头。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潍坊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