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绍兴市外来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及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13/08/1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外来有害生物是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的生态环境,并对新的生态系统、物种及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物种。由于绍兴市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森林覆盖率高达55.34%,境内地貌类型丰富,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系统多样。加之地属沿海发达地区,物流活跃,种苗花卉交流日益频繁,工业、商业、电力、通信等用品的木质包装材料大量流动,给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松材线虫病、加拿大一枝黄花等一些高风险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已经入侵我市,对林业生产、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畜安全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一、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基本情况

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目前绍兴市主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共11种。在我国先后于2003年和2010年公布的“中国第一批、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35个物种)”中,绍兴市分布有7 种,分别为松材线虫、蔗扁蛾、凤眼莲、加拿大一枝黄花、豚草、空心莲子草、假高粱。此外,还有许多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已经入侵浙江,如,美洲斑潜蝇已经在金华、宁波、嘉兴等地普遍发生,常造成瓜菜减产、品质下降,降低花卉观赏价值等;烟粉虱已经成为我省园林花卉、经济作物、蔬菜等植物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桔小实蝇被称为水果的“头号杀手”也已在浙江落户;松针褐斑病菌原是美国南方松的一种重要病害,目前在浙江已普遍发生等。

二、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危害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会压制和排挤本地物种,形成优势种群,导致生物多样性消失,造成生物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影响到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同时也成为农林产品出口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直接威胁到我市林业增效、林农增收。现仅简述几种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我市后,传播和危害的严重性。松材线虫病于2003年传入新昌县,当年发生面积87公顷2004年秋季疫情普查中,上虞市也发现了松材线虫病疫情,至2005年全市均有发生。目前,全市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区涉及16个镇(乡、街道、林场),发生面积831.07公顷。疫情发生后,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配合下,虽经近10 年的“封锁、控制、压缩”,已取得了减缓扩散的巨大成绩,但由于我市气候等环境因子适宜,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高,毗邻的宁波、杭州、台州等三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对我市形成合围之势,加上我市松林面积达17万公顷,占全市有林地面积的四成,所以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的危险性很大,防范和控制的形势十分严峻。全市每年仅除治松材线虫病的专项财政投入高达1000万元以上,国际贸易中针叶树木质包装须经热处理合格并随附植物检疫证书,出口成本显著增加,松材线虫病疫情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日本松干蚧于1980年传入绍兴市,此后不断扩散蔓延,至1990 年蔓延到绍兴、诸暨的19个镇乡,面积达1.6万公顷,由于多年来遭受其危害,致使大量马尾松枯死,损失严重。日本松干蚧在新传入区域一般成小块状,虫口密度较高,以后逐渐向周边扩散;3-5年进入危害高峰期,之后随着防治措施的实施和林间天敌的增加而趋于稳定期,并于7-8 年后进入逐渐消退期,特别是1998-2003年绍兴市连续开展了两期日本松干蚧综合防治工程治理,虫情得到有效控制,松林生长势得到了恢复,自控能力逐渐提高。但该虫仍是我市主要的森林害虫,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仍需警惕在老发生区虫口密度上升并向南扩散形成新发生区,从而造成严重危害。此外,如加拿大一枝黄花生态适应性广阔,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生长,同时具有极强的繁殖和快速占有空间的能力,抑制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迅速形成单生优势,破坏入侵地植被的生态平衡。又如凤眼莲,俗称水葫芦,由于其在我国生长没有天敌制约,一旦侵入湖泊、水道、河流、水塘等淡水水域,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覆盖整个水面,水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同时由于其能吸附大量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引起水体二次污染,加剧了污染程度。

三、防控对策建议

1、加强协调合作,完善检疫管理体制。目前,我市进出境植物检验检疫和国内植物检疫体系分立,其中国内植物检疫体系中,又分林业部门主管的森林植物检疫和农业系统主管的农业植物检疫。三个机构在各自管理领域发挥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职能分工相互交错、管理存在盲点、检验检疫力量分散和疫情信息难以共享等问题,未能形成统一行动、共同防范外来有害生物的协调机制。为此,建议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跨部门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检验检疫、林业、农业、环保等多部门分工合作的外来有害生物管理机制,并建立外来有害生物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防控措施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检疫执法能力。植物检疫是国家依法赋予森防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然而目前,由于我市各级森防机构人员编制少且实际在岗人员严重不足,一个森防站普遍只有2-3人,全市总共不到20人,执法威慑力欠缺,加上疲于应付防治任务,无暇顾及检疫执法。为此,要加强森防队伍建设,适量增加工作人员,加快职能转变,将工作重心由防治减灾前移到检疫御灾上,强化行业培训,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文明的检疫执法队伍。

3、加强科学研究,提高防控检疫水平。要继续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组织开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机理及其危害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着力解决监测预报、快速检验检疫、天敌繁育、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综合防治等技术难题。同时要加快现有先进防控检疫技术的转化推广,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防控工作的科技含量。

4、预防与治理相结合,发挥森林自我调控能力。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测报网点布局,增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防治;二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促进有害生物天敌繁育,着力培育健康森林,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三是要运用营林技术,大力推广针改阔工程,提倡营造多树种科学配置的混交林,发挥森林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抵抗力,逐步实现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目前,造成外来物种扩散成灾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当引进外来物种,以及逃避检疫等人为因素。公众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缺乏深刻认识,防范意识薄弱。为此,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针对不同的宣传对象,实施特定的宣传措施,使全社会参与到抵御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行动中。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浙江省绍兴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