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好生态带来好生活

发布时间:2013/08/09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夏日的林西,山山岭岭、沟沟壑壑青翠欲滴。一坡坡节水经济林迎风摇曳,宛如绿色的波涛,一眼望不到边;枝枝杈杈跳跃着绿色的音符,飘动着果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下,全县7.2万亩内蒙野果已有 2.4万亩进入盛果期,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再有一个月,这些红彤彤的内蒙野果将进入大连、深圳、汕头等地市场,果农兜里也将装满大把大把的钞票。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林是林西县践行“8337”发展思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王牌。该县立足基础优势,以建设全国生态县为目标,以七合堂模式为引领,以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以低产低效林改造为重点,着力打造我市重要的节水经济林基地,大力推进果品营销平台和果品深加工项目建设,为农民增收致富建起绿色银行。今年,该县采取项目支持、财政投入、乡镇自筹、群众投劳等方式,新开发建设膜下滴灌经济林1.8万亩。到2015年,林西县高效节水经济林基地将达到12万亩,带动全县18万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

林西县大部属半干旱区,冬夏温差悬殊,适宜多种经济林生长,产出的果品具有较高品质,目前全县具备高效节水经济林开发利用条件的宜林地、低产低效林地和坡耕地有20多万亩。按照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严格质量、打造精品、惠及林农的原则,该县采取低产低效林改造、合作社和家庭林场造林、集体造林分户承包等多种形式,发展高效节水经济林,以水果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县林业局局长任海算了一笔账:经济林实行高效节水灌溉后,500亩果园一次滴灌需60小时,水电费、人工费2200元,每亩滴灌一次费用4.4元,每株合8分钱。盛果期按平均亩产1.5吨果、每吨2300元计算,亩产值3450元,亩纯收入3200元。按目前价格计算,到2015年,全县经济林收益达到2.24亿元,约占目前农民人均收入的20%

为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建设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林西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农民自愿、政府购苗、乡村组织、部门指导、树随人走、收益归己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了集体抓、个人管、个人得利的长效机制。鼓励广大种植户在经济林田间进行间作,套种其他短秆经济作物,确保农民调产不减产、创收不歉收。今年春季,该县还出台了一项政策,由县财政出资对县域S204公路沿线营造的膜下滴灌经济林进行退耕补贴,每亩每年为农户补贴160元,连续补助8年。

在新城子镇海堂湖村内蒙野果基地,记者看到,远山近坡全是新造的吉红123”,果苗新芽已长出一尺多高。新城子镇党委书记张春杰介绍,该镇自2010年开始实施七合堂再造工程,选定海堂湖、老虎石沟、英桃漠河等5个村进行详细规划,将收效低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搞经济林膜下滴灌、林间套种紫花苜蓿,今年全镇新造经济林9520亩,目前已建成3万亩内蒙野果基地。赤峰市欣和达农牧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果汁生产线也将于9月中旬投产。产业链的延伸让农民增收有了新保障。

内蒙野果之乡七合堂村十几年前还是荒山秃岭、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经过坚持不懈地植树种草,如今阳坡满山杏,阴坡尽是松,山中杨柳缠腰,山下野果遍地红,拥有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绿色小康村两张绿色名片,开创了生态庄园经济——“七合堂模式。目前,全村6000亩果树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森林覆盖率达到81.1%。村里成立了九佛山内蒙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九佛山牌内蒙野果商标,果品远销香港等大城市,2012年人均收入1.1万元,全村从生态建设中获得的直接产值820万元,占总产值85%以上,其中年产水果500万公斤,果品产值720万元。

七合堂模式引领下,今年林西县在有条件的乡镇集中连片推广高效节水经济林,让更多农民品尝到了林业改革成果。十二吐乡乌兰沟村春季将5700亩旱坡地集中连片改造成了膜下滴灌经济林,让这些高投入低产出的旱坡地焕发了生机。坡地变林地,粮农变果农。村民杨青财高兴地说:这全是旱坡地,只能种荞麦,遇上好年头才收入200来斤,要是不下雨连种子都得白扔。现在全植上果树,好日子在后头呢。为了让农户尽快获得收益,该乡鼓励农户在高效节水经济林地间套种瓜蔬类经济作物,乡政府每亩地补助50元。

由于全部上了滴灌,大井镇中兴村今春2000亩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成活率达90%以上,新栽种的3000亩樟子松幼苗绿油油的,煞是喜人。该村2012年引进黑龙江绿野红松果林有限公司樟子松嫁接红松建设项目,植造樟子松取代了生长30多年的小老树。计划到2015年,樟子松嫁接红松面积达到2万亩。樟子松根系发达,耐寒耐旱;红松生长快,松果经济效益好。嫁接在一起后,红松34年就开始结果,5年后每亩地经济效益可达2500元,产果量每年20%递增。公司负责人田勇江介绍。

要建就建精品。在植造高效节水经济林过程中,林西县健全机制,强化措施,严格实行五个统一,统一组织发动、统一行动时间、统一栽植技术、统一工程质量标准、统一组织验收。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县林业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大胆创新技术,先后创造了抗旱造林施工法干旱地区覆膜播种造林技术樟子松深松植技术。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造林质量,为同等条件下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如今,再造七合堂已成为林西现代林业建设新转型、新跨越、新发展的坚定思路。按照十二五期末全市打造百万亩经济林的目标和我市“435422”工作思路,今后三年林西将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再造10七合堂,林西人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梦想正在这一处处园成方、林成网、树成行、路相通、水相连的高效节水经济林中变为现实。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内蒙古赤峰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