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宜都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3/08/07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宜都市实施退耕还林以来,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退耕还林补助停止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巩固,始终是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为解决好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自2008年起,宜都市联合发改、财政、农业、水利、能源、林业等部门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 54089亩,其中后续产业发展任务27938亩(营造16998亩,改造10940亩),补植补造 26151亩,专项资金总额1046万元,到得了巨大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一是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坡耕地高投入低产出的窘境。二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森林覆盖和绿地覆盖,局部遏制了水土流失,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工程被广大群众誉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耕地产力,农民得到了实惠。以花椒为主的产业基地、以聂河、潘家湾、王家畈等乡镇为主的茶叶产业基地、以姚家店、九道河为中心的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基地、以高坝洲为中心的蚕桑产业基地等的建成,为调整宜都农业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宜都市“桔都茶乡”的发展,改善了农户的居住环境,解决了退耕农户当前的生活困难,增加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

生态效益:一是新增森林面积16.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64.12 %。通过工程建设,在长江沿线、清江沿线建起了一条条绿色生态走廊,在大溪、九道河等库区沿岸建起了一道道绿色生态屏障。二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水土流失及得到有效控制。按每亩森林每年增加蓄水25立方米,年均保土4吨计算,每年新增蓄水21.79万立方米,减少泥沙流失量3.49万吨。三是净化环境,工程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等级明显上升,同时在抵御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按每森林每天释放49千克氧气,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67千克计算,释放氧气42.71万吨,按1元每吨计算,净化环境替代效益每年可达42.71万元。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湖北省宜都市发展和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