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淮安市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

2013/04/11 农经司
 

近年来,淮安市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市为目标,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力度,先后在盱眙丘陵山区,淮河、废黄河、京杭大运河、淮河入江水道、入海水道等流域性河道两侧,洪泽湖周围,京沪高速、宁连高速两侧等生态脆弱地区建成国家级、省级生态公益林53万亩,市县级公益林21万亩,为建设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淮安作出了贡献。

围绕“路、湖、河”,大力实施防护林建设工程。投资近亿元实施了宁淮、宿淮盐、京沪高速淮安段的绿色通道总长度216公里,面积13945亩。2013年规划在盱眙丘陵山区和黄河故道地区分别新增防护林3000亩和6000亩,入江水道、入海水道沿线及白马湖周边地区新增防护林2000亩。

加强技术指导,推进病虫害除治。盱眙丘陵山区的生态公益林占全市比重较大,树种以松木为主。为减少因松材线虫病危害而造成公益林林分质量下降的影响,市林业部门指导盱眙县根据实地情况,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补救,在采伐迹地上及时补栽适宜本地生长的其它树种,以确保公益林总量不变。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各项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现象呈上升趋势。为避免重大项目发生未批先占的现象,市县林业部门提前介入,主动服务,严把林地审核关。对所报的涉及生态公益林地项目严格把关,申请材料不全的,一律不予上报。同时,加大宣传引导,落实管护责任。为使全社会充分认识保护和管理生态公益林林地的重要性,市林业部门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站等媒体宣传的同时,选择生态公益林比较集中、交通位置比较重要的地段,竖立400多块管护标牌,明确公益林的级别、管护人员、管护区域,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林管护的意识。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江苏省洪泽县发展改革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