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若干意见》精神,尚志市面对森林资源总量下降,可采资源减少,优质木材产量降低,珍贵树种蓄积量下降,单位面积生产量降低等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现状。紧紧围绕国务院提出的通过经济转型,如何把握时机,转变林业增长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尚志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工作成效
(一)森林资源现状。尚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北坡,东邻海林县,南与五常县接壤,西与哈尔滨市阿城区相连,北与宾县、延寿县毗邻。尚志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境内共有六家林业单位,分别是隶属省森工总局的亚布力林业局、苇河林业局,隶属省森林资源局的长岗实验林场,省林业厅直属的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东北林业大学直属的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尚志市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尚志市林业局。全市拥有林业用地面积79万余公顷,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88.6%,森林覆盖率为73.41%,活立木蓄积量4729万立方米。从所有权上划分,国有林业经营单位林业用地面积72万余公顷,活立木蓄积量4456万立方米;非国有林业用地面积7万余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73万立方米;从林地地类上划分,有林地面积65万余公顷,其它林地面积14万余公顷。尚志市林业局负责的非国有林区经营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市的8.5%和5.8%。
(二)林业经营发展的历史。尚志市林业经营历史追溯到1958年之前,省森工总局在尚志设立两个森工局,一个实验林场,同时县政府成立了林务局(建场办事处)。在县人民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林业科,各公社设林业助理。同年经省计划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亚布力、苇河森工企业局。58年林务局改成林业局,在全县设立了20个林场,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采伐木材为主的主伐林场,一部分是以抚育、管护、营造林为主的经营林场。由此形成了最原始的林业体制格局。1963年,当时的尚志县林业科组织开展了林业区划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将原来的20个林场重新进行了区划,共划定了10个国营林场,当时全县共有20个公社下设20个林业办,负责生产队的营林各项工作。1992年林业体制改革,在政企分设前提下,形成了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和尚志市林业局。尚志市的林业生产建设工作,几十年来,可谓起伏跌宕,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不断向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森林经营。在计划经济时代,为满足国家建设和人们生产生活用材,森林经营活动主要以采伐为主,致使森林资源遭到空前的浩劫,有林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急剧下降。1963年清查的结果森林覆盖率为78%,1984年下降到57.8%。实行限额采伐后,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天然林得到很好保护。1994年实施五荒拍卖,导致集体林资源大量流失并过度采伐。“熟化土壤”等政策机制的促动下,大量的宝贵的天然林资源被改变林地用途,尚志的森林资源破坏较大。近五年共生产木材262276立方米,较“十五”期间减少32360立方米,减少采伐量11%,使森林得到了休养生息。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1879公顷,成林抚育面积24817公顷,使中、幼林得到了及时的抚育,改善了林内的卫生状况,扩大了林木的营养空间,加速了林木生长。
——植树造林。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管理体制下,造林绿化始终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林业战线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造林绿化事业始终呈现着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尚志市由政府组织造林始于1958年,但造林高潮的掀起是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划拨“两荒”后,曾经创下年造林20万亩的历史记录。近期的造林高峰是《关于十二年绿化龙江大地的决定》的颁布,国务院和省政府两个明传电报下发,退耕还林、三北“四期”工程和国家生态建设补助资金政策实行,以及省委提出的五年绿化黑龙江大地的决定。从2000年开始,仅仅退耕还林和三北“四期”工程,集体就完成人工造林22万余亩。目前全市仅集体林区人工林造林面积达到65.6万亩。
——森林保护。截止2011年末转化推广应用各类科技成果18项,建立寒地浆果示范区1000亩,林木种苗建设得到加强。现有良种基地560公顷、采种基地840公顷、苗圃46公顷,年种子生产能力达62000公斤,苗木年产达3300万株。森林防火实现连续26年无森林火灾,森林火险预测预警体系逐步建立,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通过一系列集中统一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了各项违法犯罪活动,禁种铲毒工作实现了零种植。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主要森林病虫害有效防治率达到95%,发生率由3%下降到目前的2.5%,成灾率控制在0‰,监测覆盖率达到90.3%,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设置固定监测样地267个。林业执法体系逐步加强,林业案件查处率大幅提高。森病虫害防治监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使全市的病虫害防治“四率”指标控制在许可的范围内,林政公安加大了打击力度,狠狠打击了盗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滥伐盗伐林木案件明显下降,森林资源得到了全面的保护。
——积极培育替代产业,加大产业规模化生产建设。1、全面完成林产工业建设任务。一是实现林业产业经营管理体制转型。一面坡林场铅笔板厂实行对外承包,元宝林场加工厂实行股份制经营,在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二是工业生产任务全面完成。2011年完成锯材10万余立方米;2、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积极引导扶持林业职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2011年全市林业职工发展个体经营经济10户。栽培食用菌80万袋,全市发展食用菌产业超过14亿袋;养殖畜禽500头/只;3、发展以种植树莓为主的小浆果生产,实现非林产业产业化生产。2011年我市按照资源枯竭城市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全市实现树莓等小浆果经济林种植面积 7.5万亩,安置就业人员 2万余人,同时解决了农林争地的诸多矛盾。为我市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及措施
(一)政策环境对林业发展的促进。一是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下发后,为指导当前林业工作的提供了纲领性文件。该决定对林业定位为,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也是基础产业,担负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同时也明确了林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生态状况改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促进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是中央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2000年以来,中央不断加大对林业的基础投入,先后启动了六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其中尚志市组织实施的有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这三项工程的实施,为尚志的林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首先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8年中,将累计为尚志市增加林业投入将近1亿元人民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实施8年,将为我市林业、农村能源以及替代产业建设注入资金总量达9千万元。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每年争取国家投入资金72万元,从2011年始增加到250万元,尚不包括配套的专项投入。三项工程的实施使尚志市的森林面积增加了近30万亩(不包括国有),国家还将延续退耕还林的补偿时间,这将大大缓解造林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三是全社会关注林业的热情不断高涨。首先是随着森林旅游、林副产品的深度开发、优质建筑装饰材料的供给,使得全社会对林业的多功能效益有了新的认识。其次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们对森林的生态效益的发挥更加关注。第三是社会各界积极投身林业的发展建设。就尚志而言,近10年来植树造林基本以个人投入为主,退耕还林20余万亩林权基本是个人所有。公职人员购买林地植树造林的热情也比较高涨,出现了抢购林地,争相造林的热潮。
(二)必须大力培育和保护好森林资源。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建立稳定的优质木材供给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要大力发展乡土树种,鼓励营造混交林,使宜林荒山绿起来,逐步改变林分质量低、树种结构单一的问题;要通过加强对现有林抚育,大力培育红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秋等珍贵树种,不断提高珍贵树种的比例。要切实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由单纯取材向建设和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转变,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尚志市目前应造林面积40万亩以上,其中集体5万余亩,应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同时必须发挥国有林业单位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的作用,做到全市“一盘棋”。要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坚决杜绝超采滥伐行为。“九五”和“十五”尚志的木材采伐量每年在80万米以上,天保工程实施后下调到40余万立方米,应该进一步下调到30万米以下。同时还必须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严格管理措施,坚决杜绝超采滥伐行为。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旦发现超限额,超计划采伐问题,将坚决依法追究企业“一把手”和相关责人的责任,绝不姑息。三要继续实行承包管护,实现资源保护与职工利益的有机结合。要进一步加强资源管护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管护承包的监管体系,实行承包责任区内林木资源和主要经济植物档案的动态监测管理,确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监督,依法维护林地所有人和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严格监控林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
(三)努力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一要充分认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大意义。实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森林的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维护现实的和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以此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产品及其环境服务功能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二要准确把握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科学内涵。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指从森林的培育、管护、抚育到利用的全部动态过程,其本质要求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造成危害;核心任务是增加森林产品的供给,提高森林的服务功能;基本理念是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持续发展;目标模式是通过严格保护和科学经营,实现满足人类对森林资源持续不断的多种需求的目标。三要大力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进程。要解决林区长远发展,必须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通过停伐、减产,严格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林,控制天然林资源的过量消耗;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进一步增加森林植被;通过加强对中幼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步伐。一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林业产业整体素质和实力。尚志市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林业经济建设总产值13.8亿元,实现利润5.6亿元,上缴税金0.8亿元,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主要有森林旅游,北药开发,绿色食品,木材加工,草柳编织和种苗花卉业。这六大产业中,林木产业、绿色食品森林旅游已经成为尚志市域经济建设中的五大产业的主导产业。二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业。旅游业市近些年新兴的主导产业。尚志市现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处,分别是帽儿山以吕家围子为中心的帽儿山旅游风景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风车山庄,一面破旅游区,万佛山旅游区。有纪念周立波元宝土改文化第一村。有纪念赵一曼被捕地为代表的抗联根据地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冬季滑雪旅游每年为尚志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要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的支柱产业。以木材加工产业为例,尚志现有木材加工企业328家,年实现产值2.9亿元,实现利润0.1亿元,上缴税金0.15亿元。规模以上的木材加工企业20余家,主要集中在苇河镇、亚布力镇、尚志镇和元宝镇。这些企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产品的档次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然处于弱势,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仍处于潜层次,特别是废物综合利用上还没有达到吃干榨净。
(五)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一要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实施积极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已经取消了农林特产税,对企业应逐渐减免所得税,特别是以木材剩余物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的所得税应实行即征即退。政策性银行积极提供符合林业特点的金融服务,适当延长林业贷款期限,拓宽扶持贷款的种类,降低贷款准入的门槛,延伸贷款的长度,使企业和农民同样享受到国家资金扶持的优惠政策,解决林业投入不足的问题。二要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就尚志而言,林业体制可以称其为三帮五国的管理格局,境内的国有林业单位占据了尚志的大半壁江山,又分别隶属不同的上级主管机关,因此无论是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资源的统一调配,产业的系统开发都很难实行统一的步调。特别是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没能够充分发挥建设的主战场作用。因此,要加强环境建设,改善林农关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林区和农民的致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的力度,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权利。三要不断加大基础建设。要仅仅围绕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这一总目标,围绕执法加大基础投入,围绕防火、防病虫害加大基础投入,围绕科技兴林加大基础投入,围绕管护网络加大基础投入,围绕资源培育加大基础投入。通过各项基础设施的建立健全,不断深化林业建设,促进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三、面临的问题及矛盾
通过深化林权改革实现释放农村潜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就业,维护农村稳定;提升生态效益和林产品及林副产品的供给能力;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推进此项改革,必须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明晰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在短期内,建立起以个体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责权利相统一的林区经营机制。一是通过集体林权改革能够丰富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林地和耕地一样,是国家的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的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的重要的生活保障。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将林地的使用权交付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使林业的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二是通过集体林权改革能够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改革,把资金、技术、劳力等各种生产要素吸引到林业和林区中来,不断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功能效益,增加林产品和林副产品的社会供给能力,从深度和广度上延伸林业经营的领域,发展林业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三是通过集体林权改革能够增强林业竞争能力的支撑和手段。产业的发展壮大的根本是靠市场机制,只有面向市场调整林业结构,才能不断提高林业的素质和效益;只有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经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林业综合能力和经营水平。通过林权改革,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林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明晰产权关系,明确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交易,使林业具有内在的发展活力,建立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四是通过林权改革能够为生态建设提供保障。保护和管理好森林生态环境,只有在开发中保护,在发展中保护,实现开发利用和保护培育的良性互动,只有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收益和分配的关系,才能实现人定心,山定根,才能更好地发挥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总之,按照国务院《若干意见》的要求,在建设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上,我市存在很大的差距,多年的积弊一时还难以得到摒弃,过度的破坏需要漫长的时间来修复,但是全市人民将勠力同心,克服困难,坚定不移的将可持续发展道路走下去。
四、2012年及“十二五”期间可持续发展工作设想
力争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4%以上,使生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国家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0.9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55.9%;自然保护区面积2591公顷。平均林地生产率由73.4 提高到80立方米/公顷;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达到35%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 90%,基本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3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65%,苗木出圃合格率90%,一级苗出圃率85%,苗木自给率100%,容器育苗率10%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率将控制在5%以下,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效防治率达到80%以上,森林植物检疫率达到100%。林地过火率控制在1‰以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黑龙江省尚志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