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东营市东营区林权改革催生多赢格局

发布时间:2009/12/21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陈庄村5000亩土地整理项目区近400亩林地作为该区林权、水权“二合一”改革试点,实行包种植、包管护、包成活的“三包”责任制,一包12年,巧用市场机制达到最佳的资源配置,实现了效益的“多赢”。该村5000亩土地林权竞标成功者种林大户孙大海,算了一笔账:“12年承包费26.6万元,购苗、种植、管护等费用50多万元,成本70多万元。两个轮伐期速生杨按最低85%的成活率和每株65元的价格计算,可得收入480多万元。净收益400万元,年平均收益30多万元。

今年以来,东营区在“三网”绿化建设过程中,把加快推进林权改革作为破解规模化植树造林的关键,以“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为目标,对权属国家的“三网”绿化用地所种植的商品林,利用市场机制按照合法程序对其进行拍卖、承包并落实林权。对权属村集体的部分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土地,给予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并签订承包合同。对于新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农田林网,将林木管护权和泵站管理权通过公开竞标的形式,将林权、水权“打包”后承包给种林大户。对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景观林带,制定了生态林管护补贴办法,对林地的管护权、所有权通过园林绿化公司经营和承包,并拍卖给林业经营大户的方式进行,保证了“三网”绿化工程的快速推进。在此基础上,该区严把“核定林地、明晰产权、规范流转”三关,做到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东营区在林权改革方面做出的尝试,体现了政府职能从大包大揽到巧用市场法则的悄然转变,也把植树造林这个“老大难”问题转化为一举多赢的民心工程,对于“三网”绿化取得实效,持续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东营区落实林权的生态景观林带1100亩,已签订林地承包合同3600余份,实施林权制度改革面积11015亩,占全区今年“三网”绿化面积总数的53%。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东营市发展改革委)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