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是一个林业大县,全县共有林地面积171.11万亩,占县域国土面积的45.4%,其中有林地135.97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3万立方米,立竹蓄积量1850万根。2008年林业生产总值超过6亿元。
近年来,湘潭县紧抓国家重视三农的良好机遇,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油茶林、楠竹低改、新造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紧扣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引导全县人民,全力推进林业项目建设和改革,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实现生态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一是引导民间资金,增加林业发展投入。
国家对林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成本的30%,70%以上的项目建设资金依靠群众投资投劳解决。怎么办?
1、鼓励村民连片规模承包开发,缓解林业发展资金压力。湘潭县制定了奖励措施,加大了宣传力度,鼓励村民连片承包,自主创业。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有承包面积50亩以上的造林专业户110多户(其中,梅林桥镇梅林村张永球、响塘乡侯田村村主任扶志平分别承包油茶林300多亩),承包经营山林近万亩,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2、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林业建设,增加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民营企业直接承包山林开发的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4家民营企业累计投资1亿多元,新造低改油(绿)茶林3000多亩。还有4家正在计划投资2亿元,新造低改茶林5万亩,开展精制茶油、高档绿茶的种植和加工。
二是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林业发展成本。
1、精选良种嫁接苗。从今年开始,所有新造油茶林全部采用受益早、产量高、出油率高的湘林系列良种嫁接苗。仅此一项,每亩每年为农民、企业增利2000元(按盛果期计算)。为缓解良种嫁接苗的供需矛盾,降低品改成本,县林业局积极争取省林业厅在湘潭县石潭镇建立年产50万株的油茶良种嫁接苗生产基地。
2、推广机械化作业。在全县推广林地垦复机械化作业,保障了垦复质量(深度达标、垦复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机械作业1人1机每天垦复10亩,人工垦复1亩需3个工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幅降低垦复成本(每亩节约170元)。
三是扶持林工产业,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林业增收,关键还是产品的精深加工。近年来,湘潭县在引导、扶持羊鹿茶业、船形茶厂、仙女竹业、青山木业等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湖南润芝油茶开发有限公司、湖南鑫发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农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海阔天空茶艺有限公司等民营林工企业落户。到目前为止,全县兴办茶叶、茶油、竹木制品生产企业20多家,打造了羊鹿茶、船形茶、天子山茶油、仙女竹砧杯、青山板材等10多个品牌产品,初步形成了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雏形。
四是推进林权改革,稳固林业发展基础。
今年以来,湘潭县在部分乡镇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全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在全面推开,林改行政程序、外业勘界工作、发放权证、林地流转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面完成全县明晰林地产权的主体改革工作,分户发证率达95%以上。
改革出动力,规模出效益,科技出效益。自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以来,湘潭县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争取国家投入近亿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8万亩,长江防护林9000亩,建设油茶基地20万亩、楠竹基地18万亩、国外松基地30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2001年的47.3%增加到2008年的47.8%,在占补平衡的基础上净增绿地面积1884亩。林业产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年创产值6.1亿元、年创利2.2亿元,人平增收300元,夯实了农民群众的增收基础。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湖南省湘潭县发展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