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加快林业发展步伐 建设生态文明阳谷

发布时间:2009/06/15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一、林业现状

阳谷县位于聊城市南部,东依东阿,西接莘县,南临黄河,北与东昌府区接壤。总面积106532公顷,耕地71465公顷,全县辖15处乡镇、3个办事处,869个行政村,总人口7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近年来,全县各级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绿色山东的决定》精神,把造林绿化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绿色通道、农田林网、用材林基地和绿化示范村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速生用材林、名优经济林、林木种苗、花卉业和木材加工业。08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13193公顷,其中经济林2900公顷农田林网面积达62403公顷,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9%;农林间作1510公顷 农村村庄绿化率达38.7%;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其中绿化国道单侧里程48.2公里,省道单侧里程68.6公里,县级道路里程260.4公里,乡村及以下道路里程133.8公里;单侧绿化沟渠里程465.1公里。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7.8%,活立木总蓄积88.9万立方米,林业产值1.37亿元。在全县初步建立起来以骨干道路沟渠防护林带为框架,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的平原绿化体系。全县林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全县育苗面积230公顷,年繁育苗木500余万株;全县有林产品加工企业120余家,人造板生产线3条,年加工木材20万立方米。林业年生产总值达1.37亿元,利税2000万元,年出口创汇500万美元,林业已成为农村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全县呈现出森林面积快速增加、蓄积增长、效益增强的良性循环的态势,生态状况得到了喜人改善。全县林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营造林积极性

一是放宽政策,对四旁植树和农田林网实行“谁造谁有,自主流通”。二是优化环境,从政策上肯定了私营林业正确的发展方向,鼓励广大农民、城市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参与林业建设,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七级镇新丰、前杨等村在沙化土地造林1200余亩,其中新丰村民曹福强一户就承包土地造林200余亩;石佛冯营村2004年造林800余亩,全村用材林面积达到1780亩,成为全县速生杨专业村;李台镇苗台、赵台及金斗营乡子北、西金村营造林都在1000亩以上;阿城郭庄发展牧草间作500余亩,大布乡訾海村发展用材林及林草间作600余亩。目前群众自发利用村头荒地,沙荒地,废弃窑坑等营造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5万余亩。

(二)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阳谷县林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展林业,关键是深化改革,创新机制。阳谷县以土地流转为手段,大力扶持私营林业,为平原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一是通过租赁、承包、转让等形式,使林地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向经营大户流转,实现规模经营。二是在全县积极推行了以“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林权制度改革,对主干道路两侧及林网树木积极推行拍卖和承包,落实林木管护责任。几年来,全县共拍卖、承包林带、林网树木230余万株,签订林木拍卖承包合同5000余份,利用政策机制切实调动了广大群众营造林积极性,解决了集体有权无钱栽,群众有钱无处栽的问题,达到谁投资、谁受益,既增加群众收入,又获得生态效益的目的。通过创新机制,使造林由过去的“要我造”变成了“我要造”,群众的爱林、养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典型示范,工程带动,不断掀起林业发展新高潮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阳谷县始终注重充分发挥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不同的示范项目,不断掀起平原林业建设的高潮。2001年以来,先后推广了石佛镇冯营村和定水镇的丰产林和林网建设经验,全县推广面积达20余万亩,推动了平原绿化进程。结合发展高效林业,我县又在多处乡镇建立了“田成方,林成网,路渠配套”的农田林网示范模式。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树立了样板。03年以来,我县把平原林业与林业产业化建设相结合,与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在大布乡建立了林草(牧草)间作示范样板。几年来,我县每年都栽植杨树100多万株,为林业产业化提供了充足的后备资源。2002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先后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和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对京九铁路、聊阳路、齐南路、蒙馆路、寿郭路及金大路等重点公路及21条县乡公路实施了绿色通道工程建设和黄河、金堤及引黄干渠等19条主干河道防护林建设,共造林52950亩。结合我县平原农区的实际,对全县宜林网面积,按照240亩的方格面积营造高标准平原林网30万亩,使全县的标准林网化面积达到宜林网面积的90%以上。绿化示范村建设方面,坚持以生态绿化为主,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乡土树种和景观树种相结合,多树种、多层次。重点抓好农户庭院、四旁空闲地、村庄街道绿化工作,来提高绿化水平。目前全县多数村庄的到绿化,已建成石佛冯营、雷庄等林业专业村20个,绿化示范村140余个。

(四)依靠科技,增加投入,不断提高阳谷县林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阳谷县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几年来,先后从科研院所引进杨树新品种20多个,推广了10余项林木害虫防治新技术,林业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以七级镇新丰村为例,该村两年共栽植杨树3万多株,1株杨树栽植6-7年后,平均产值可达120-150元,到时,全村收入可达400余万元,人均可达3000多元,每年人均可增收500元,种植杨树成了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县还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林业建设的投入,一是与国家重点工程相结合,抓好沙化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近年来,已争取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示范项目、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等10余个,争取无偿造林资金800余万元。先后在羊角河沿岸、沉沙池区、黄河故道区实施了3期治沙工程,共完成造林19300亩(其中2002年6000亩,2004年10200亩,2008年3100亩),今春防护林工程项目又造林5000亩,已为森泉板业、景阳冈木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申请林业贴息贷款8000万元,大大改善了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聊城金地有限公司在十五里园镇十里井村投资近2000余万元,已建成面积100余公顷的樱桃园,现已进入盛果期。

三、存在问题

虽然阳谷县林业工作取得一定成绩,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由于阳谷县属黄河故道区,沙化土地面积大,尤其是国家引黄入卫和引黄灌溉两大水利工程纵穿全县境内,由于多年沉沙和多次清沙换池,人为的给本县造成了大面积的风沙化土地,且每年以千亩的速度递增。从总的情况看,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二是宜林地利用率低。三是林业结构单一,林种结构不合理。全县绿化树种大都是单一的杨树,没有形成多元化发展,易造成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四是林业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果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中介组织和服务组织不完善,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未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五是品种结构不合理。在果品生产上表现为,低档果品多,高档精品果品少,季节性果品多,适宜加工、耐贮果品少。林果产品品质档次较低、质量较差、品牌较少,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阳谷县的林业发展,影响着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今后平原林业发展的重点应是抓好农田林网和村庄绿化建设,在沙化严重区域大力营造防护用材林,积极发展林业产业,在给农区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林农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以经济的利益来调动广大群众的营造林积极性,来实现我县林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林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周期长、问题多、难度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林业快速向前推进。

(一)进一步提高发展林业重要性的认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既是林业发展的内在客观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要破除传统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抓住木材加工业崛起和纸浆林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林业这一与发展大工业最为接近的朝阳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经济林,走宽、走活、走好以林致富的路子。通过全面推进林业生态和产业两大体系建设,把林业培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支柱产业。

(二)面向市场,按照市场需求,加快林业发展。首先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要把市场需求作为抓好林业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来确定林果产品的品种、产量、规模及结构布局。通过市场引导,来上项目、为企业、搞新产品开发,调整产品结构及企业组织结构。一切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其次,要认真研究市场。摸清消费趋势、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状况和市场占有份额等,从而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的制定竞争策略和措施,避免出现无序生产和盲目投资等问题。第三要大力开拓市场,实行名牌战略,不断提高林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竞争力。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流通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林果产品促销、展评活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培育龙头,带动林业快速发展。要坚持“基地配套与全方位服务相结合,现有企业改造与新项目建设相结合,优化运行机制与加强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抓好龙头组织的扶持和培育。一是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让龙头企业多起来。选择一些有市场、技术有保证的新项目,及时立项,以项目为载体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大力扶持、加强管理,让龙头企业强起来。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林业贴息贷款要向龙头企业倾斜,提高龙头企业适应市场,把握市场的能力,增强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三是办好林果协会,提高林果农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建立林业开发新机制,积极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推行“苗圃+协会+农户”、“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建立以“风险共担,利益均摊”为核心的利益调节机制。使林业产业的产加销逐步达到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形成越来越多的贸工林一体化的经济组织。

(四)依靠科技,推进林业优化升级。要充分发挥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科技示范体系、技术培训体系在林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实用技术普及和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优良品种、平衡施肥、花果精细管理及保护地栽培等关键技术。加强基层技术推广组织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经验,提高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断增强科技示范能力。利用多种形式培训林农、果农的整体素质。按照“保老牌、创新牌、引名优、上精品”的总体思路,加强果树优良品种的选育引进等工作,充分发挥品牌优势。把林果良种引进和推广作为重点,同时要加大育种力度,向良种产业化发展。

(五)政策引导,建立灵活的运行机制。加快林业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灵活的运行机制。要对治沙工程基地建设、林果产品加工的重点龙头企业,果树优良品种培育和引进,花卉业的发展,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要全面落实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使用权、放开经营权、保护受益权”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用政策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统则统,哪种方式有利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利于林木的保护管理,就采取哪种方式。把握好先易后难、适度规模、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大力推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树权林权档案,把资金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六)加强领导,切实搞好组织协调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林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林业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林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林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促进林业发展和阳谷县经济快速增长。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山东省阳谷县发展计划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