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林业资源保护与建设

渭源县开展“1431”工程打造生态旅游名县

发布时间:2008/10/15
来源:农村经济司
[ 打印 ]
 

近年来,渭源县按照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的目标,坚持生态建设保护与发展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的原则,按照“1431”的工作思路,即突出“一个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实施“四大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重点公益林工程、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搞好“三项工作——封山禁牧、资源管理、造林绿化”、做强“一个产业——种苗繁育”,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方针,把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荒山造林绿化模式,创新造林营林投入机制,县域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统筹规划,点线结合,打造面山绿化精品工程,全面完成“五线一点”林业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任务

渭源县以造林工作规划为总体思路,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力打造“甘肃生态旅游名县”,提升城市形象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以绿色通道及绿化精品点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为了进一步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巩固封山禁牧,加快舍饲养殖步伐,促进产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筹措和整合林业项目资金170万元,动员全县5000多名干部群众,认真实施了“五线一点”林业生态绿化工程,对罗莲公路、西五公路,太白山、渭水源旅游道路,莲峰镇团结村主干道单线150公里五条线路进行了整体绿化,栽植云杉5万株,成老君山绿化精品点500亩,栽植云杉8万株,共计栽植云杉13万株。

积极开展乡镇绿化点造林。全县各乡镇围绕“村庄乡镇园林化,川源农田林网化,沟渠水系林带化,荒山荒地林草化”的目标,建立了乡镇绿化点16个,积极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以绿化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义务植树,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村容整洁的要求,深入开展“创绿色家院、建富裕新村”活动,组织发动广大群众,以乡镇面山、居住庭院、房前屋后、村镇四旁、村道两旁绿化为重点,在荒山荒地、川塬沟渠植树造林,全面推进“绿色小康村”和“绿色小康户”建设,完成绿化面积0.62万亩

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调运、统一栽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的“四统一”原则,实行“定单位、定地点、定任务、定责任、定奖惩,包成活、包管护”的“五定双包”责任制,严把“四个关口”,确保绿化工程建设质量。一是严把整地关。按照“整地一条线、栽植一条线”的标准要求进行整地,确保整地质量。二是严把栽植关。根据自然立地条件,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美化美观的原则,确定栽植树种。并严格按照苗木习性和作业设计要求进行栽植,始终贯彻不浇水不栽、不整地不栽、苗木不合格不栽的“三不栽”原则,严格按照苗木习性和作业设计要求进行栽植,杜绝了裸根栽植、干坑栽植、根系外露、浇灌不透等不按技术要求栽植的行为,确保了苗木栽植质量。三是严把苗木调运关。严格执行苗木“四不调运”(即不经检疫的苗木不调运、检疫发现有病虫害的苗木不调运、不够质量标准的苗木不调运、未套包装袋的苗木不调运),确保按照标准和数量采购调运苗木。四是严把栽后管护关。始终坚持“一分造,九分管”的造林原则,靠实管护工作责任,按照“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包抚育、包管护,保成活,损失自负,一定三年不变。

在具体管护中,每个责任单位结合《渭源县封山禁牧实施细则》和《渭源县2008年“五线一点”林业生态绿化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建立管护责任制,确定管护人员,落实管护措施,确保栽植一片,管护一片,成活一片。

(二)坚持补植与新造并重,全面巩固林业建设成果

一是狠抓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以集中连片推进的原则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将2万亩荒山造林安排在了全县16个乡镇和3个国营林场,其中北部干旱地区主要营造以沙棘和柠条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南部主要营造了以落叶松、沙棘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前半年已完成荒山造林7100亩,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工程建设1500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补植补造面积21318.76亩,栽植苗木151.8626万株,其中云杉43840株,落叶松34270株,沙棘697256株,杏树341200株,榆树50000株,柠条40000公斤

(三)狠抓项目建设工作

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总投资531.9万元的采种基地、重点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荒山造林)等十几个重点林业项目,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健全禁牧体系,林业资源管理逐渐趋于规范

渭源县自2005年实施封山禁牧以来,严格按照封山禁牧实施办法,以退耕还林、天然林管护为重点,始终把封山禁牧作为加强林业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常抓不懈,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强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设施,发展后续产业,有力地促进了林业生态资源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一是完善封山禁牧工作体系。认真履行乡镇政府一把手为封山禁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健全封山禁牧管护制度,全面实行集体管护、护林员分片管护、乡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片管护等管护措施,县上成立了以公安、林业、畜牧、水保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各乡镇成立了由乡、村、社三级干部和责任心强的群众组建的封山禁牧管护队伍,并在全县组建封山禁牧流动管护队伍237个,确定专职管护人员528人,切实加强封禁区域的依法管护和日常管护,形成了纵到底 、横到边的县、乡、村、社四级封山禁牧管护网络。

二是落实封山禁牧各项措施。按照预防为主、保护先行的原则,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工作措施,建成固定标志牌210块、管护房98座,围栏25公里,并适时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治理,采取说服教育和惩戒处罚、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办法,严肃查处乱采、乱挖、开荒、毁林等人为破坏林草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杜绝偷牧、溜牧现象,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切实巩固了林业生态建设成果

三是发展封山禁牧后续产业。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坚持把退耕还林、封山禁牧与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广“养畜—沼气—肥田—增效”的循环经济模式,整合整村推进、世行贷款、IFAD等项目资源,不断加强“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农机具推广应用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以舍饲养殖为主的后续产业,共计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配套项目建设,先后建成农村沼气5000多户,发放太阳灶1万多台,改建标准化圈舍7600多户,种植优质牧草6.6万亩,购置推广微耕机、小型铡草机等农业机械310多台(套),今年投资27万元在五竹、莲峰两镇改建标准化圈舍150户,极大地加快了舍饲养殖业发展,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四是强化林业资源管理。第一加强日常保护工作。为了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合理利用好资源,渭源县加大日常管护工作。仅前半年,共调处涉林纠纷18起,调处成功率为100%,查处林政案件3起,林业行政处罚6人,罚款9300元,没收木材2.70立方米,关闭无证木材加工经营点5处。第二,强化依法治林,不断规范管林、用林行为,健全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和突发灾害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性森林灾害的应急和防控能力。重点加强了森林防火工作,以预防和控制人为火灾为重点,积极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严格落实林区用火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加大对天然林、退耕还林林区边缘村庄和人员活动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及时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严防、严管野外用火,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组建乡、村防火队伍,做好扑救火灾准备,杜绝了森林重特大火灾的发生。第三,切实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按照预防为主、及早防范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预测预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林区,积极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突出抓了杨树病虫害、森林鼠害和落叶松叶蜂等重点有害生物防治,遏制了有害生物发生的上升趋势,切实巩固了林业建设成果。

今年以来,渭源县会川林场黄香沟林区,莲峰林场马鹿山、山庄林区和五竹林场红沟林区发生了落叶松鞘蛾的危害。发生面积3000多亩,整个林区由翠绿色变成灰白色,县上紧急投入人力100人次,投入资金5万元,用15天时间进行了灭杀,有效的防治了害虫的繁衍蔓延,防治面积达到1000多亩,确保了林木的正常生长。

(五)注重产业增收,林业经济效益显现

渭源县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北部气候干旱,退耕、荒山面积很大,非常适宜种植山杏、花椒、沙棘、啤特果,南部气候高寒阴湿,非常适宜云杉、落叶松、榆树等种苗繁育,而且特色林果种植和苗木生产市场前景看好,具有开发潜力。基于此,近两年来,县上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林果和种苗林业特色经济,初步显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发展优质苗木繁育。抓住国家实施造林绿化工程的机遇,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按照“企业+基地+农户”和订单生产、订单销售的生产经营模式,水肥条件较好的莲峰、路园、锹峪等南部乡镇,扶持渭源县种苗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开展种苗生产,建成云杉、落叶松、油松、新疆杨、榆树、杏树、速生柳、沙棘、柠条等优质种苗生产基地1500多亩,年经济收益600多万元。二是发展特色林果种植立足资源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引导和帮助群众在退耕地、荒山以及庄前屋后等空闲地方种植山杏、花椒、啤特果等特色树种,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和庭院林果经济,让农民群众初步体会到了种植林果带来的客观经济效益,有效提高了种植特色林果的积极性,促进了林果产业的发展。同时,用足、用活林业政策,积极推进林业制度改革,引导农民群众筹措资金,对荒山荒坡进行个体承包,加快荒山荒坡拍卖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和经济林业,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与林业特色经济共同协调发展。完成育苗800亩,其中国营新育100亩,乡土树种育苗400亩,调运各类苗木420万株,其中云杉23万株,沙棘360.2万株,落叶松36.8万株,柠条种子5吨。

(稿件来源:全国农村经济动态监测点甘肃省渭源县发展改革局)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