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活动简报

我委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认真倾听意见建议


    为进一步查找突出问题,共商整改对策,11月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中配楼三层第一会议室召开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座谈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解振华同志主持了座谈会。应邀到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体改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宋世明、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蔡昉、中电联副秘书长(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王志轩以及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委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解振华同志主持座谈会时指出,将专家学者“请进来”听取意见建议,是我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广泛征求意见的系列自选动作之一,希望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我委学习实践活动“三个着力”的目标要求、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以及我委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摘要刊登如下:
周天勇(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1、既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科学的调控观。出台政策措施时加强规划研究,更加注重发挥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
    2、集中精力抓大事,减少微观审批事项,努力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家发改委综合协调职能,加大对中央各部门的协调力度,加强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土地等方面的协调。
    3、统筹协调改革与发展,在抓规划、促发展的同时,着力推动深化改革,特别是要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力度。
    4、通过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来扩大内需,应对经济不景气。由国家发改委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牵头推动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清理不合理收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樊纲(体改研究会副会长):
    樊纲同志从转轨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角度谈了有关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问题:
    1、关于体制改革。金融危机的出现不能证明是市场经济不好,西方国家的问题是出在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上。西方国家在繁荣期放弃了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而我国则坚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在过热时采取了主动调控,从而防止了大问题的出现,这是伟大的成就。金融危机的出现不是经济全球化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会出现波折,但是不会倒退,方向不会改变。问题是出在了全球治理结构和不受限制的全球货币。我们应该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构的改革,扩大开放,另一方面改革我们自身,发展金融体系,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更大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当前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特别是朝着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使我们的经济体制更加有活力,而不是又回到由计划主导的发展,我们需要有国家战略,需要宏观调控,但是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仍然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
    2、关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由经济要素结构决定,发展的优势由要素的稀缺性决定。改变了要素结构,经济结构就改变了;提高了要素的结构,就能提高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如果脱离了要素结构,就会掉入发展的陷阱中。我们必须清醒认识自己的要素结构,并努力通过教育、储蓄、引进等改变要素结构,才能发展自己。从政府的角度,应积极推进引导,改进生产要素结构。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急于求成,想一下子超越。这种情况下出台的政策往往会损害当前的竞争力,误导经济。科学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现在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是要素能支撑的产业。鼓励高端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坚持鼓励发展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基础上。应注重发展中的比例关系问题,不能有所偏废。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深入研究发展经济学,研究比例关系,要注意统筹兼顾。扩大内需不等于打压外需,出口还要扩大,建议恢复出口退税。建议除了“三资一高”产业外,放松对来料加工贸易的一些限制政策,同时鼓励他们进一步向内陆地区转移。
    宋世明(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室教授):
    1、发改委的人才构成重点应该是大量“硬专家”基础上的“软专家”,除审批之外,还必须懂得规划、预测,能够处理大量纷繁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建议利用《公务员法》中关于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的规定,适当设置一些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规划专家职位,进一步充实、改进人才结构。
    2、以提出和实施专项规划为切入点,在综合协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目前社会上仍有一些部门、地方和群众对发改委意见很大,建议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增加渠道,通过中立的第三方跟踪发改委职能转变,努力消除误解。
    4、进一步改进完善产业政策、投资、项目审批等各方面的工作流程。
    蔡昉(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
    危机面前,一半是“危”,但更重要的一半是“机”,我们应该在“危”的面前把握“机”。应通过应对当前危机,变思维,积极调整投资方向和重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目前我们对低碳经济重视还不够,要加大新能源、低碳经济方面的投资。要加大对社会领域的投资:一是社会保障、教育仍然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尤其要注重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二是社会保障事业、人文发展事业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的特点;三是社会事业具有公共品的性质,是政府需要关注的内容。
    王志轩(中电联副秘书长、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主任):
    国家发改委在宏观调控、节能减排、促进电力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强发改委宏观调控的作用,尤其是电力方面。
    2、进一步重视国家出台重大节能减排指标时的研究工作,指标选什么、量的多少以及分配问题应该经过科学研究。
    3、建立重大制度后评估机制,同时及时健全配套法律法规。
    4、建议加大市场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其间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防止电力建设大起大落;二坚持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不能动摇;三是加强排污收费、税制改革问题研究;四是完善宏观调控手段,更加注意地区差异性和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五是加大对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专题研究,及早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常修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建议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中应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具体提出两个问题:
    1、如何冷静判断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面临的格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没有突破性进展,焦点在于中国目前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两型社会”相关联的问题,应在国家层面上用“两型”社会建设来统“两化”,做好对接与融合。
    2、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哪些新课题。通过分析美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分析得出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实际上是两条线、两个方面:外线是受世界经济的拖累,内线则是由于我国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我国过度依赖出口,而出口政策没有及时调整导致了矛盾。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出口明显萎缩,地方经济增长势头明显放缓,下行压力比较大,企业和产业部门资金周转比较困难,企业的成本明显上升。
    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按照新的发展思路培养我们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拳头产业和拳头企业;第二,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建议把制造业当中的服务环节作为破解点,予以独立化、强化;第三,要稳住城市化的势头,当前要重点关注今年元旦和春节之前如何让在城里务工、在企业里务工的人员拿到足够工资和相应物质待遇;第四,下一步的改革中应在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化之间寻求均衡,不可偏废任何一面;第五,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中从深层上考虑如何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
    座谈会结束时,解振华同志表示,与会专家既充分肯定了我委的工作,又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对我委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很中肯,很有针对性,对我们改进工作很有帮助,全委同志要认真研究,充分采纳。大家谈到的对当前形势的看法、判断以及对策建议,很客观、很全面,对我委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很有帮助,有关单位要组织力量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借鉴。他强调,我委的大门永远敞开,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渠道永远畅通,欢迎专家学者们经常来委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