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数字经济

文山州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点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
[ 打印 ]

一、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总体目标

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发展迫切需求,依托文山州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及旅游文化产业优势,以信息资源整合为根本途径,创新信息惠民服务模式,营造民生领域信息化的“技术平台、运营机制、服务保障”一体化发展环境,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繁荣,实现全州信息惠民全覆盖、社会资源均等化配置的总体目标。

(一)公共服务增多优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2016年底,实现全州8县(市)智能居家与为老服务运营,入网用户达5万户,为10000户提供居家为老服务;实现全州教育信息化覆盖率达95%以上,学籍档案管理数字化率达100%,建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

(二)提升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综合化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2014年,率先在文山市建设以公共安全、养老服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为重点的运用,城区网格覆盖率100%;到2016年底,实现全州村委会(社区)有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建设完善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州8县(市)、104个乡(镇、街道)、960个村(社区)政务(为民)服务中心(站)四级政务体系工作模式覆盖率达100%;建成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完善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100%全覆盖;建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全州辖区零售药店电子监管100%全覆盖;建成文山州社会保险在线办理平台,实现全州4000家以上机关事业单位社保经办事项自助办理,个人业务实现查询服务覆盖养老、工伤、生育、医保四个险种,覆盖人群达200万以上。

(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与社会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建成州级数据交换中心及8县(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核心平台,具备数据交换及系统兼容性,整合15个以上同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部门业务,建立州、县(市)、城市社区惠民服务协同体系。全州城镇范围人口库、空间地理库、法人库、房屋库的数据采集率达到80%

(四)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群众在公共区域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8县(市)重要公共视频资源共享应用,基本实现公共安全跨部门、跨地区视频图像信息采集共享体系,立体化综合防控效能显著增强,民众在公共区域安全感、满意度得到提升。2015年至2016年在州府所在地文山市先驱运行,公共视频资源利用扩展至交通警察系统、社区服务等多领域,逐步在全州8县(市)主城区推广运行,建成含4100个高清摄像头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

二、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构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惠民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下沉乡(镇)、村委会(社区)到位,把300项以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含经过梳理的具有共性的31项涉农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全州政务为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二是提供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建设城市社区网络化服务管理和应急指挥平台,构建集“人、地、物、情、事、组织”于一体的社会管理和信息惠民服务模式,在城市社区下设若干网格,在农村原则上以村委会或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网格,拓展农村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提供为老、人口计生、劳动保障、民政服务、市政管理、宣传文化、消费维权、治安防范、矛盾化解、公共安全等服务。三是提供为老服务。建设文山州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四网、五一、六中心”的建设目标(四网:生活服务网、紧急援助网、医疗保健网、精神慰藉网;五一:一个网上敬老院、一条热线、一个智能化平台、一批社会组织、一批为老服务项目;六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为老服务中心、养老科技中心、卫生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将社区规划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四是提供优质教育。深入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全面推进“一网一库两平台”(即教育门户网、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政务办公平台、“校安通”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管理和应用,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空间人人通,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五是共享医疗资源。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综合业务资源三大数据资源库,搭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全州范围内的跨县(市)、跨业务领域的预约服务、双向转诊、检验检查结果共享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五大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本地区医疗卫生行业各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共享。

(二)推进社会管理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一是构建公共安全体系。以建立立体化公共综合防控及社会安全服务为目标,建设州级统筹,8县(市)为主体的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构建区域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平台,为政府、民众提供视频图像信息的综合应用。二是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合信息服务资源,建设文山州社会保险在线办理平台,提供养老、工伤、生育、就业、医保等查询业务,实现社会保险在线自助经办业务。三是构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平台。在全州范围内所有零售和连锁药店,依托国家食药监总局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平台实行电子监管,运用在药品追溯、打假查劣、信息统计等方面,全面建立药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药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三)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推进开放政府建设。一是构建政府网站群。建设全州政府网站信息资源库,实施各级政府网站业务共享,标准化服务。推进州级各单位门户网站可见性优化改造及移动运用开发与接入,实现网站信息量增加50%,网民数量增加30%。访问途径日益多样,进一步提升网站易用性、用户交互能力和影响力。二是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提高三大基础数据库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着力推动基础数据库的共享和跨部门协同应用。三是推动协同行政审批。建成全州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和统一绩效评估标准的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平台,打造“一站式”网上服务大厅,实现服务全过程网上办理、实时监督、投诉处理、预警纠错和绩效评估。

(四)促进信息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建设为老服务信息惠民服务创新模式。探索建立政府扶持、企业运营、供应商和服务商返利、全民参与的“一卡通”消费累积养老金的类市场化运作模式。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依托州级农业网站,为65%农户提供农业生产、供应、销售、法律法规咨询,整合1100个农业合作社、88户农业龙头企业信息资源,建立起上联生产基地、下联零售终端消费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帮助农户解决产销实际问题。三是建设两化融合载体。以工业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推动文山工业和信息化的深度结合,建设完备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支撑服务平台。

(五)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建立支撑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信息惠民建设。一是分步实施,示范带动。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在州府所在地文山市率先完成基础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17县信息惠民创建工作一体化进程。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已有平台升级整合。升级和完善“为民服务E网通”和基层社会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政府门户网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文山州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州长黄文武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确保信息惠民工作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工程,由州发改委作为信息惠民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州工信委等32个联动单位及8县(市)人民政府作为信息惠民创建的参与单位,创新全州各相关单位民生信息化建设协作机制、统筹机制、问题处理机制。

(二)强化政策保障。进一步落实信息惠民在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养老服务、就业服务、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社会服务、家庭服务、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工作计划,州县(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适应文山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政策框架体系。

(三)加强人才保障。成立专家委员会,参与信息惠民国家示范城市建设的方案制定、项目论证和项目建设中,为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四)强化资金和运营保障。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聚合产业、服务民生、合作创新”运作原则,探索建立第三方管理服务模式。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和各类企业参与信息惠民服务项目建设和运营。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