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总体目标
通过信息惠民工作,整合政府部门资源,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和信息共享交换体系机制,构建面向公众的电子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实现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健康医疗、优质教育、养老服务等领域重大民生问题,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信息消费,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社会满意度和民众幸福指数。
(一)提升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到2015年,建成全市统一的基础网络、数据中心、资源中心、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安全支撑、容灾备份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基础网络100%覆盖市区和街镇,到2016年,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企业、空间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信息交换共享平台接入率90%以上。
(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协同共享水平。2015年底,信息共享交换市级部门扩展至40家,区县政府扩展10家。至2016年实现市级部门和区县的全覆盖,基本实现政府信息化协同共享整合统一,实现10家以上市级部门行业性空间地理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提供1200项的市民信息化服务和30项跨部门企业信息化服务。
(三)全面提升全市公共服务水平。2015年,惠及人群达400万人,促进居民消费超100亿。到2016年,惠及人群达600万人以上,促进居民消费超200亿。实现全市460万参保人员全省医保即时结算,实现与50个地市就医一卡通和病历互认共享,建成100家以上医院的卫生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跨区医疗服务。实现30家以上优质教育资源上网和各级优质资源课20000门免费网上开放。实现试点区县养老机构、社区和医院的协同服务。实现食品药品的全过程监管和可追溯。全面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系统互联互通,以及行政审批和公共事务的在线办理,2015年完成50个社区试点,2016年完成200个社区的试点,实现80%以上社区网格化管理。完成数字家庭平台建设,2014年推广10万用户,2015年推广20万用户,2016年推广50万用户。2015年,形成城市综合便民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市重点商业区智慧商圈服务100%覆盖。
二、建设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效能。构建全市城乡四级网络体系,建设绿色智能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国内领先的政务云数据中心,迁移整合已有数据中心,为政务部门提供集中统一的网络、数据、计算能力和容灾备份等标准化服务。建设全市政务容灾备份体系,满足业务数据备份、重要应用系统同城容灾、基础应用系统异地容灾和政务信息化安全等需求。升级改造“中国大连”门户网站,以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建设政务信息开放共享资源体系,加强对基础信息库、业务信息库和主题共享库等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推动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支撑信息惠民工程实施。构建信息惠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常态化、实时化,满足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全方位覆盖和全天候受理的需要。
(二)推进社会保障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实施智慧人社计划,将人社服务覆盖面扩展到社区、村级业务单位,全方位实现个人养老、医疗等社保个人权益信息查询,实现通过手机办理相关人社经办业务,实现医保异地结算和市民生活一卡通。
(三)推进健康医疗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建设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多种应用。建设以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病理等功能,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推进教育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完成大连市教育云资源平台建设,为各类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支撑和服务。建成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特色公益性继续教育等资源的教学资源库。完成教育云管理服务平台,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动态配置与服务,建立个性化推送模式,为各类教育管理和应用提供服务。
(五)推进食品药品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以解决食药品安全问题为目的,保证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食药安全科学管理和监督。依托“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服务,使各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以“正向跟踪、逆向溯源”为核心,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以期实现食药质量安全的全过程、无缝隙监管。
(六)推进社区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通过集聚各种智慧服务,建设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模式,通过智慧社区云服务平台实现推送政务服务到智慧家庭和智慧社区。通过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信息惠民综合服务,提供居民与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便民服务机构、社区管理机构的互动功能。
(七)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医疗、服务、养老机构间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信息资源数据库和老年人信息数据库,整合各类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站点、家政服务企业、120等信息资源,构建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八)推进家庭服务领域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完成数字家庭平台建设,提供智慧家庭娱乐、家庭安防、智能家居控制、周边服务等多种信息消费服务。完成家庭娱乐系统、智能家居系统、智慧家庭家政服务系统、智慧家庭文化服务系统、家庭教育服务系统、家庭电商平台系统、智慧家庭养老系统和家庭健康服务系统建设,形成城市综合便民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市重点商业区智慧商圈服务100%覆盖。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参加的大连市信息惠民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安排,各部门负责牵头实施其行业领域内的信息惠民工程。
(二)强化协调机制。市发改委联合有关部门形成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信息惠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行业的联合协同推进机制。定期召开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研究民生领域信息惠民重点工作的协调会议。整合部门间信息资源,引入社会信息资源,实现公共事业服务和社会管理及信息服务的“二全一站”。
(三)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关于加快实施我市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大发改办高技[2014]45号)、《2014年大连市快速提升医疗软实力扩面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大卫发[2014]68号),进一步研究出台《大连市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协同共享”的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服务。
(四)增强资金保障和资金投入引导。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重点构建政务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灾备中心等基础保障设施,利用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民生信息化领域。拓展多方面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服务外包机制,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共同监督的要求,择机在部分地区和行业率先实行服务外包。
(五)建立健全绩效评估考核。建立信息惠民工程目标评估考核制度。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具体实施部门定期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及时发现、协调、改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根据完成情况不断完善信息惠民工作。将信息惠民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部门考核内容,检查和督导信息惠民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确保有关部门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市财政局会同市审计局,建立政务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为实现各目标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