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数字经济

绵阳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自评价报告摘要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
[ 打印 ]

我市信息惠民建设通过采用“宽网络、统平台、强应用、优服务、惠民生”的行动计划,围绕当前群众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医疗、教育、社保、就业、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以政务云计算中心为公共平台,开展城市“一卡通”、智能公交、医疗、教育、数字家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等项目建设。

通过一年的建设,我市在军民融合、共建共享、外包服务、资金保障等方面探索出具有科技城特色的信息惠民路径。全面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增强民众安全感和幸福感,让老百姓切身感到实惠,在智能公交站牌、智能交通、城市一卡通等领域等获得市民好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实效超预期。

主要工作:

一是完善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建设。建设政务云计算中心和社会综合基础数据库,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二是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全市党政机关统一的云办公平台投入使用,建立了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手机政务大厅、政务服务公众微信号,开通96196政务服务热线。

三是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建设了公安、交警、城管应急等多部门共享的城区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天网视频监控点位3786, 整合社会面视频监控资源9870个,实现重要区域的24小时全天候监控。

四是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建设了优质教育资源库及共享服务平台,绵阳教育城域网覆盖全市,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一样共享城域网的教育资源。装备计算机的学校达到85%,生机比达到101,师机比达到51

五是大力推进市民卡建设,实现了医疗就诊、乘车、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等基本功能。发放绵州通标准卡、大众卡、手机支付卡共计130万张。建设换卡、售卡、充值服务网点150个,布放“便民一点通”智能终端40台。

六是加快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居民健康卡发放。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8.72%,发放居民健康卡135万张,占户籍人口24.68%

七是建设完成社保自助服务系统,实现省内其他市州定点医疗机构联网结算及其他市州参保人员在绵阳住院的联网结算。社保一卡通发行230万张,覆盖比例71.8%

八是构建交通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服务系统,智能交通手机查询等,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交通系统,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

九是建立了就业服务信息系统,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社区等基层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就业服务数据已覆盖三大人群。

十是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筹备开通“12349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紧急呼叫器、视频监控全覆盖;老人健康信息实行“一人一档”专档管理。

十一是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走在了全省系统前列,建立了食品药品公众查询系统,开展了食品药品的溯源试点。实现与食药监局业务系统、政务服务中心数据互联互通,群众可足不出户提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

十二是着力提高环保惠民工作,对全市12369投诉热线专网进行升级改造,组织开展省控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建设,在主城区人民公园、五一广场、青年广场等六个人流量相对集中的区域建立环境空气、噪声自动监测显示系统。

十三是打造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云服务平台,重点推广家庭安防、家居养老、家庭娱乐等特色服务,着力构建以数字家庭应用为核心的产业生态,提升家庭信息服务提供能力。

下一步,绵阳将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和特色,明确目标,找准问题,制定好项目的相关技术路线和技术解决方案;严格监督项目进度和质量,落实工作责任到人。更好地提升惠民服务满意度,着力促进信息消费,大力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带动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