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经典案例

遂昌金矿: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遂昌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27
来源:基础司
[ 打印 ]

  遂昌金矿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东北部,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矿金矿银产地,有记载的采冶历史有1400余年,是世界上少有的历经千年仍活着的金矿,具有独特的矿业遗迹和文化传承。多年来,遂昌金矿投入大量资金,实施清污分流分级治理、空区地质灾害防治、弃渣利用及历史废矿堆覆土绿化等生态治理与恢复工程,取得一定成效,成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缩影和成功典范。

  一、遂昌金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探索与实践

  遂昌金矿有着悠久的采矿史和黄金冶炼史,较为完整地保存着唐代金窑、宋明金窟等众多古矿洞遗址,素有“江南第一矿”之称。但是,由于金矿经过历代的开采,蕴藏量逐年减少。遂昌金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思维,积极应对发展资源瓶颈。遂昌金矿一方面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的危机,另一方面却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拥有悠久的采掘历史和灿烂的黄金文化。这些重要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正是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也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遂昌县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全域旅游的理念融入到黄金工业上,打造华东地区极具独特性的黄金工业旅游,推动矿山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政府扶持,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旅游是朝阳产业,遂昌县高度重视遂昌金矿旅游开发,早在2005年,遂昌金矿就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成为全国首批、浙江首个国家矿山公园创建单位。一是给予项目资金支持。通过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和建设平台,累计向上级国土部门争取到建设补助资金2245万元。此外,遂昌县还从遂昌金矿废弃矿地复垦指标调剂收益中拿出1000万元返还给企业用于矿山公园的建设。二是强化景区提升。引导并大力支持矿山公园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旅游综合配套功能。遂昌金矿陆续荣获“国家矿山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黄金之旅”等一系列“国字号”招牌。三是加大旅游宣传。组织省内外重点旅游企业、新闻媒体等进行实地踩线活动,宣传推介遂昌黄金旅游。

  (三)企业主导,探索产业转型升级新途径。一是不断完善矿山公园建设规划,陆续建成黄金博物馆、黄金商铺一条街、黄金大酒店等十余项工程,形成集观光旅游、矿业科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二是结合矿山人文生态保护和矿山公园建设,全面推进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实施遂昌金矿矿山生态公园生态修复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是切实抓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把矿山公园范围内除省级生态公益林外的4000多亩山林纳入县级生态公益林保护,对保护范围内的山林按省级生态公益标准给予补偿。

  二、遂昌金矿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的成效

  (一)开展生态治理,昔日矿山变身美丽景区。遂昌金矿坚持生态治理与景区建设同步进行。自2007年揭碑开园以来,“遂昌金矿”累计投入1.8亿元资金,开展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守护,“遂昌金矿”让有限的矿产资源焕发不竭的生机,成为全国矿山公园范本、资源枯竭型企业重生的典范。

  (二)大兴特色旅游,矿山公园彰显黄金价值。遂昌金矿景区构建“一线、两带、五区”的布局,打通地下和地面游线,形成景区旅游环线、矿业文化观光带和人文景观游览带,建设完善公园综合服务区、黄金生产工艺参观区、矿业遗迹展示区、山水休闲观光区和财神文化活动区。在总体布局的基础上,加大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吸收当地农特产品,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三)发展循环经济,传统企业实现华丽转身。遂昌金矿整合众多珍贵的矿业资源、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创新发展黄金工业旅游的理念,在千年金窟采出宝藏“第二矿”。矿山公园的建设,体现了矿山公园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和科学保护矿山遗迹资源的宗旨,注重文化性、科学性和美观性,通过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企业实现了从“开采”向“保护”的战略性转变,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