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 > 总体情况

2003-2005年煤电油运供需情况

发布时间:2006/07/24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煤电油运的稳定供应是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环节。2003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各方面对煤电油运的需求增长很快,大大超过了供给的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需求快速增长,高耗能产业过度扩张,使得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煤电油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入2004年后,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供需之间存在难以平衡的“硬缺口”。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由于问题发现早、工作部署早、协调力度大,能源交通供给能力不断增加,同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高耗能行业过快扩张势头得到抑制,需求侧管理进一步加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煤电油运紧张矛盾逐步开始缓解。

从电力看,2004年春节长假未过,用电水平就急剧上升。 “两会”之前,已有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10多个省份用电告紧。用电紧张的势头来得快、来势猛。截至4月底,全国拉闸限电的省份已由上年的21个扩大到24个。夏季电力最大缺口超过3500万千瓦。2005年一季度,全国有26个地区出现拉限电,夏季高峰期最大电力缺口虽比上年减少1000万千瓦,仍高达2500万千瓦。全年电力供需状况比2004年有所缓解,四季度拉限电地区减少到7个。

从煤炭看,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每年递增2亿吨以上,这在我国和世界煤炭工业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即便这样,仍然赶不上更加快速的需求增长。从2003年底开始,煤炭供应持续紧张,重点电厂存煤下降较快。进入2004年,华东、华中等地重点电厂频频告急,个别电厂甚至缺煤停机。而且,各用煤行业和企业之间的煤炭紧缺此消彼长,此起彼伏,反映出煤炭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快速增长的煤炭生产和运力赶不上更快增长的煤炭需求。2005年一季度,由于来水偏少、水电减发较多等因素,华中地区电煤供应非常紧张。随着需求增势放缓和煤炭有效供给能力的提高,从2005年二季度开始,煤炭供需形势逐步缓解,但是夏季和冬季用煤高峰时期部分地区受煤矿安全整治、铁路运力限制等因素影响,煤炭供应依然偏紧。

从石油来看,近年来我国成品油消费持续高速增长,其中2004年同比增长19%左右,是十多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上升很快,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克服困难组织炼油企业接近满负荷运转,仍然满足不了需求。部分地区多次、反复出现不同程度的成品油供应紧张状况。2005年,成品油消费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南方部分省区特别是广东省成品油一度较为紧张。此外,近年来一些地方为环保达标,加大了煤改气的供暖锅炉的改造,使得2004年和2005年冬季取暖期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从运输来看,2004年铁路新线虽然投产1422公里,但主要干线的能力没有增加,绝大多数区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铁路日均装车由上年的9.3万车提高到9.9万车,请车满足率却由51.5%下降到35%左右,只能优先安排煤炭、粮食、石油、化肥等重点物资运输,难以兼顾其他物资。部分沿海港口压船、压港的情况仍比较严重。2005年,随着需求趋缓,部分地区铁路运力紧张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仍偏紧,东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矛盾比较突出。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