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国外优惠贷款动态

专题报道 | 亚行联手绿色气候基金、合作伙伴在中国山东省开创气候基金先河

发布时间:2022/03/31
来源:亚洲开发银行微信公众号
[ 打印 ]

  山东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东部充满活力的大京津冀地区。该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高污染和高温室气体排放。

  山东省人口接近1亿,是中国第二人口大省,也是一个碳高度密集型省份。该省工业十分发达,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和能源消费量高居全国首位。另外,全省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推进。

  不过,山东省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包括在2019年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将碳减排目标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该省力争在2027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比《巴黎协定》进程中的中国预期国家自主贡献期限提前三年。

  然而,要在达到气候相关目标的同时实现经济转型,山东必须改善气候融资渠道。鉴于此,中国政府指定山东向低碳、气候适应型增长道路转型,将山东列为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出资项目的试点省份。

  创新杠杆

  20199月,亚行批准向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放贷1亿美元。该基金采用创新杠杆机制,调动私人、机构和商业资本投资山东省气候友好型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业务发展。

  该基金持有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4亿美元种子资金,计划从公共渠道筹集3.6亿美元,从私人投资者筹集7.4亿美元。在此基础上,总共撬动75亿美元左右的气候正效益投资,目标杠杆率为1:5

  作为该基金的联合融资方,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法国开发署分别批准提供1亿欧元(约合1.137亿美元)和7,000万欧元。202110月,亚行与绿色气候基金签署了资助活动协议,由绿色气候基金投资1亿美元——绿色气候基金在中国的首次融资。

  “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日益严峻,结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以及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该项目恰逢其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亚行东亚局局长许李凤玲(M. Teresa Kho)女士表示,“这将助力中国向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发展道路转型。”

  以气候适应能力为目标

  该项目被设计成一个公共—私营部门融资机制,为高技术、气候适应型子项目和绿色投资提供资金。在为一系列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供资前,该基金要求在绿色气候基金的投资框架下,按照财务资格标准和气候资格标准进行项目评估。

  “中国许多地方以及亚洲其他国家也面临着与山东省类似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多类似的参与机会,”亚行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局局长布鲁诺·卡拉斯科(Bruno Carrasco)表示,“我们相信,该基金和该项目将尝试新方法,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和可在其他地方复制推广的专门知识。”

  山东绿色发展基金的目标是到2027年,推动减缓气候变化(每年减少375万吨碳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提高300多万人口的气候适应能力)工作的进程。这也是中国首只被分类为有效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气候基金。

  截至目前,亚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法国开发署提供的1亿美元融资已用于设立该项目的首只基金,即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一期)。此外,该项目还从海尔集团和宁德时代等公共和私人投资者筹集到1.3亿美元资金。

  该基金已向两家创新企业投资8,000万美元,分别支持在中国开发一个领先的绿色物流服务平台和一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子网络。不仅如此,在子项目层面还调动了2亿多美元的私人资本。预计上述两个项目每年合计减少碳排放40万吨。

  绿色投资

  一切才刚刚开始,未来可期。在中国,从能源生产到绿色交通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催生出大量的绿色投资机会。

  “亚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法国开发署和绿色气候基金的催化融资对于吸引国内投资者和资本至关重要,”亚行东亚局公共管理、金融部门和区域合作处处长范小琴(Emma Fan)表示,“该项目将继续投资于不仅商业上可行且在气候融资方面采取可持续投资做法的子项目。”

  “亚行在《2030战略》中提出了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和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的目标。为此,我们不断尝试创新方法。山东绿色发展基金项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亚行总法律顾问托马斯·克拉克(Thomas Clark)说,“该项目堪称国际金融机构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业务而开展密切协作和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典范。”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