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要求化工研发转换视角,行业迫切需要加快炼化工程短流程再造,促进不同产业链的融合,拓展化石原料高效利用的新途径。近日,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炼化工程集团)主办的“双碳”目标下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对于行业技术创新方向,与会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建议,石化行业应当从四条主线出发,构建碳中和科技路线图。一是石油化工与煤化工的互补协调,实现煤化工平台产品与石油化工基础原料的融合,如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二是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合利用和未来智慧能源系统的构建;三是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以“双碳”理念重新审视传统工业过程,重构能源与工业体系,实现难脱碳行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如利用钢厂尾气合成乙醇;四是通过信息技术联动产业链、能源系统,建设低碳化、智能化的多能融合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高级副总裁曹湘洪指出,当前石化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电力占15%~25%,燃料占75%~85%,而石化生产过程要求能源供应系统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可靠性,现有的炼油与石化过程难以单纯依靠深度电气化或与绿电耦合实现减碳目标。基于产业特征和用能特性,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首要路径是以节能低碳为导向,推动炼化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炼化工程集团董事长孙丽丽认为,行业还应当以能源耦合互联网创新和管控模式创新为支撑和引领,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炼化短流程再造,通过构建炼化行业化石能源与风光电、氢能、核能多种能源互补的能源耦合体系,通过以化石能源为原料,多种能源耦合为其生产提供能量,实现“存量减碳、增量低碳”,最终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我们正经历着从化石燃料时代到化石材料时代的转变,碳中和要求化工研发转换视角,优化碳氢元素的利用,使其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系统中稳定循环运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金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