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十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专项补助资金5亿元,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规划目标;累计投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专项投资2.38亿元,大大改善了农村电影的放映条件。1998年至今,国家累计投入广播电视村村通专项建设资金12亿元,用于支持中部地区国扶县和西部地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并对西部一些困难地区给予了维护经费补助,到2005年底全国已通电行政村和5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为落实《纲要》提出的“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期间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抓好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当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要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以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依托,村为重点,农户为对象,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一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同时大力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立农村电影发行放映新体系;二要完善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鼓励和扶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对口支援、送书下乡等工程,形成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机制,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三要扶持农村业务文化队伍,扶持热心农村文化建设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产业,开发农村文化资源,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