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返乡创业试点

强化“四个创新”助力返乡创业 ——四川省宜宾县推进返乡创业试点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03/01
来源: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
[ 打印 ]

宜宾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幅员面积2940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103万。2016年被列为全国首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以来,宜宾县以“敢于先想、勇于先试、善于先成的改革精神为引领,精准施策,搭平台、优服务、建体系,大力吸引和扶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有返乡创业人员2902人,较上年增长21.1%。返乡创业市场主体达到2872个,同比增长19.8%,其中第三产业市场主体1678个,占比达58.4%

一、创新平台建设,为返乡创业筑牢根基

坚持点面结合、适度集中,突出特色、彰显优势原则,着力构建两园两街三地三带创业平台体系,为广大返乡创业者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业兴业平台。

一是创两园。整合园区资源,推进共建共管,创建了创新创业创意孵化园、返乡创业孵化园,实现创业项目与创业载体无缝对接。目前,创新创业创意孵化园入驻创业实体64家,返乡创业孵化园累计入驻企业75家,吸纳1.5万余人就业。

二是建两街。建设了拥有20万平方米商业体的县城中央组团返乡创新创业示范街、江霞路返乡创新创业示范街,加快促进创业力量高度汇集、创业载体快速发展、创业资本充分聚集,着力搭建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特色舞台,新入驻创业实体189家,认定创业示范户16家。

三是推三地。认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基地3个,并成功申报为市级创业培训机构。命名九彩虹、成中集团等8个企业为困难群众就业援助基地,招聘使用192名就业困难群众。认定十里花乡、群星渔业等企业为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并成功举办专场招聘会21场,现场签订用工协议2600余人。

四是定三带。创新区域联动、一品一标、对标提升发展思路,在柏溪、喜捷、高场、安边、普安等乡镇环线打造创新创业核心示范带,在李场、泥溪、泥南、蕨溪、观音、古柏等乡镇环线打造创新创业引领示范带,在孔滩、百花、王场、永兴、双谊等乡镇环线打造创新创业辐射示范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示范带的集群效应和引领作用,积极吸引返乡创业企业集群发展。

二、创新服务方式,为返乡创业提供孵化温床

将服务摆在促进返乡创业的重要位置,着力在创新服务模式上下功夫,促进返乡创业服服务全面、系统、科学化。

一是构建创业服务网络。设立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打造以县服务中心为主体、26个乡镇服务点为补充的1+26创业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内容和形式,改善服务手段,形成了覆盖全域、运行高效的创业服务网络,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立体式服务。

二是开展三个三送专题活动。送培训、送技师、送服务下企业,有效化解用工难的问题;送项目、送融资、送政策到创业者,着力破解创业难的瓶颈;送岗位、送补贴、送温暖进社区,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障碍。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实打实送服务上门,有力破解人才瓶颈和就业难题,激活了返乡创业活力。

三、创新政策引领,为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强化政策引领,着眼全局制定完善扶持引领措施办法,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开通绿色通道。

一是出台返乡创业政策包制定印发《宜宾县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2017年行动计划》《宜宾县创业示范街区创业补贴申报办法》《宜宾县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干货政策,涉及创业金融支持、创业补贴、创投补助、土地保障、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等20余项扶助措施,全力打造返乡创业政策包

二是强化财政扶持。针对大学生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创业主体,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培育扶持资金。对吸纳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较多的创业基地,给予不超过10万元奖励。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急需引进的创业项目,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项目补贴。

三是创新融资支持。创新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7亿元。设立小微企业应急转贷资金3800万元,建立创业贷款担保基金561万元,发放创业贷款1232万元,帮助143人实现创业。

四、创新技能培训,为返乡创业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整合县内职业培训资源,建设了市级以上定点培训机构6个、骨干企业内设培训机构11个、民办培训学校2所,夯实培训基础能力,积极面向各类群体开展培训,为返乡创业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抓好专项培训。根据返乡创业人员和企业需求,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等培训方式,分批次开展了创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累计培训7500余人次,1800余人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附件: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