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附近,其时代距今3800年,1959年被发现,经考证为夏都斟鄩所在地。二里头遗址是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关键性遗址。2018年5月28日举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上指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者和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夏王朝建立后,经过约200年的发展,在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都邑,择中建都的都城选址、择中立宫和中轴线的宫室布局理念、以范铸法铸造青铜器的工艺技术和以青铜器和玉礼器以及铃和磬等构成的礼乐制度,形成了王朝气象,是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遗址发现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以及最早的官营作坊区等。二里头遗址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面积不足2%,更多的考古发现等待着探索。
2019年10月19日,以展示夏代历史及夏文化探索历程,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其占地面积246亩,总建筑面积为3.2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展出文物1500余件,基本陈列“华夏第一王都”,包含“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荣获“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博物馆目前已接待中外游客300余万人次,开展学术会议近20场,建成的考古实验室和“早期中国研究中心”在推动二里头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打造的“最早中国”研学品牌和“二里头大讲堂”深入人心、深受喜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已成为夏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研究、展示、传播的主阵地,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发展历程的中心。
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