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与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殷墟及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中国历史由“史前时代”进入历史时期,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近千年。殷墟的发现和确定,是探索中商文化、早商文化、先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华文明起源的原点和基石。
殷墟现存有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后冈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祭祀坑、甲骨窖穴、手工业作坊遗址等,出土数量丰富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精美文物,构成了殷墟丰富的文化内涵。殷墟遗址设施完备的都城遗址、气势恢宏的宫殿群、规模庞大的王陵区、高度发达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古汉字,成为中华文明重要象征。
殷墟是中国考古学的摇篮和圣地,也是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发掘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丰富的遗址。2001年,殷墟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20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在“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评选中,殷墟再次被列入其中。殷墟90多年的考古发掘历程不仅造就了李济、董作宾、梁思永、夏鼐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考古学家,成为了现代中国考古事业的奠基者,而且孕育了甘于奉献、勤于探究、严于治学的中国考古学精神,逐步形成的中国现代田野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为深入挖掘殷墟及甲骨文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全方位展示辉煌灿烂的殷商文明,河南省安阳市启动了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目前主体建设已施工至地上三层,陈展知识文本、数字化展示方案等正抓紧制定,计划2023年建成开馆。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同时积极推进,殷墟54号墓及花东甲骨出土地保护展示工程于2021年5月建成开放,成为继YH127甲骨窖穴之后又一个全面展示甲骨文价值魅力的标志工程。随着项目的实施,殷墟遗址将真正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遗产地典范、开放的历史文化教育社区样本和开放的城市生态景观,在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造国家文化地标、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图为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