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归档专题 > 2007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国际论坛

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肖鹏发言

发布时间:2007/07/27
来源:经济运行调节局
[ 打印 ]

    

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重心的转变及政策建议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肖鹏

2007年7月24日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根据本次论坛的安排,我代表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重心的转变及政策机制建议。下面,我将介绍过去几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在南方电网的实践情况,分析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心转变,并提出政策机制建议。

一、南方电网公司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践

通常认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可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多重效益,实现政府、用电客户与电力企业的三方共赢。南方电网公司通过自己的实践证明,电力需求侧管理不仅是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南方电网公司自2002年底成立以来,其所覆盖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一直是全国缺电最严重的区域之一,最近三年情况尤甚,2005年最大电力缺口达到940万千瓦,占到全国电力缺口的1/4强,2006年最大缺口650万千瓦,今年上半年缺口达521万千瓦。

面对巨大的电力缺口,作为以输配电及售电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南方电网公司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公司建立了全网联动的分级错峰避峰体系,按照客户类别开展有序用电;实施峰谷分时电价、丰枯电价,及时发布电力供需信息,引导客户移峰、错峰;加强用电负荷监测与管理,等等,对用电负荷做到“看得见,分得开,控得住”。

在需求侧管理措施的配合下,南方电网在电力供应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拉限电条次数逐年减少,2004年同比减少38%,2005年同比减少62%,2006同比减少82%,2007年上半年又减少了97%,基本杜绝了临时性的拉闸限电,创造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宝贵经验。

得益于需求侧管理,近年来南方电网平均负荷率保持在85%以上,不仅有效缓解了高峰供需矛盾,而且提高了发电设备利用效率,尤其是提高了水电的运行效率,这几年南方电网已经基本做到了水电不弃水。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按2006年的情况测算,南方电网汛期负荷率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22.6亿千瓦时低谷水电,相当于少用燃煤8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万吨,减少烟尘排放0.8万吨,降低环境污染损失1.2亿元。

二、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重心的转变

中国在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正在经历一个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进程。随着中国政府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中国已经选择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之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顺便提一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倒U形。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有一种规律性现象,即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达到某个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人们对资源与环境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才会逐步得到改善。现在我国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两个约束性指标,表明我国在保护人类环境资源方面主动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正因为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电力企业今后将突出需求侧管理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逐渐实现工作重心的转变。

一是需求侧管理的工作内容要从错峰、避峰和负荷控制向提高终端能效转变。错峰、避峰和负荷控制是我们当前需求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直接目的在于改变电力消费的时段分布,而不在于提高终端能效。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终端能效放在突出位置。首先是着眼于宏观层面,通过实施差别电价、支持淘汰和限制高能耗产业等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次是着眼于微观层面,通过向用电客户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等措施,提高千家万户的能效水平。

二是需求侧管理的模式要从用电管理向节能服务转变。用电管理是以电力企业为中心,而节能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这是二者根本的区别,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今后,我们将丰富和拓展供电服务的内涵,把节能服务融入优质服务体系,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主动发现和发掘用电客户的节能需求,这是开展好节能服务的关键所在。比如为客户开展节能诊断,对低能效客户进行温馨提示,开展节能宣传、培训、咨询,等等,都是实施节能服务的有效方法,目前已经在南方电网得到了初步运用。

三是需求侧管理的工作手段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技术手段为主转变。以行政手段为主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我国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行政手段虽然具有见效较快的特点,但与用电客户需求、市场机制常常存在冲突,可持续性较差。因此,要建立需求侧管理的长效机制,必须尊重客户的需求,尊重市场的规律,更多地采用经济、技术手段,使用电客户通过需求侧管理得到实惠、享受方便,从而引导和激励客户自觉主动参与到需求侧管理工作中来。

三、对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几点建议

电力需求侧管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关键是完善相关政策,为此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在《电力法》、《节约能源法》以及《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增加有关内容,使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

二是完善政策。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激励,建立健全相关的财政、税收、投融资政策,鼓励开发、推广和使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充分考虑电力需求侧管理成本,通过收取专项基金等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加快制定和完善主要耗电行业、耗电产品的准入标准、节能设计规范,严把能效关。

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推进电价改革,进一步完善峰谷、丰枯、两部制等电价机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制度,建立健全节能效益分享机制。研究制订对电网企业的激励机制,促进电网企业由电力供应商向能源服务商的转变。建立健全节能产品的信息发布制度,为消费者选购节能产品提供支持。实施能效标准管理,实行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激励企业加快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生产。鼓励发展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促进节能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四是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定位,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电网公司为实施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需求侧管理实施系统。政府牵头统筹研究制定需求侧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划方案,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全民节电意识。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达国家在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有很多经验与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希望政府牵头组织开展这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一家富有责任感的国际化企业,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愿意与相关国际组织加强有效务实的合作。同时,也真诚希望国际社会继续给予支持和援助,推动电力需求侧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同心协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家园。

最后,再次感谢本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与平台,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对南方电网公司改革发展的关心与帮助。

我的演讲至此,谢谢各位!

    
附件:

排行榜